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基因工程制药业
1)  genie engineering pharmacy
基因工程制药业
2)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基因工程制药产业
3)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基因工程药物
1.
As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consummating increasingly,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is frequently researched and utilized.
随着重组DNA技术的不断完善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和利用日益增多。
2.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s and drugs produced by transgenic plants or transgenic animal mammary bioreator,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本文主要介绍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生产的疫苗、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生产方法以及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这些新型基因工程药物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4)  gene engineering drug
基因工程药品
5)  Pharmacology of Gene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药物学
6)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专业
1.
Study and Practice of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
Summary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总结
3.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s of national and 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o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re investigated and reviewed.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调研 ,经有关专家研讨论证 ,对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讨研
补充资料:制盐工业
      生产原盐、加工盐及综合利用盐卤资源的工业部门。生产范畴包括:纳取海水、盐湖卤水或地下卤水,在盐田内日晒成盐;钻井汲取地下天然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得到的卤水,用圆锅、平锅加热煎煮或用真空、热压蒸发、浓缩成盐;钻井水溶开采地下岩盐,生产直接用作制碱原料的卤水;直接采出地下岩盐和盐湖中天然结晶的石盐;按用途对原盐进行加工;从制盐母液中提取其他化工产品。制盐工业既是采掘工业,又是加工工业。盐的生产常集中在部分地区,销售遍及各地。盐是最古老的商品之一。
  
  制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在其他工业部门和农牧渔业中也有广泛用途。盐税曾经是许多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
  
  沿革  制盐工业历史悠久,其发展经历了由原始手工生产、手工机械生产到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的过程(见制盐技术史)。
  
  人类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盐,包括地表天然卤水和岩盐及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供给食用。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方法。战国末期,四川开始掘井、汲卤、煎盐。齐管仲(公元前?~前645)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但由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到唐玄宗开元十年(722)的139年间,开放全国海滩、盐井、盐湖,任民自由产销外,其他历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都实行专卖制度,以严刑峻法控制着盐的产销,以徭役的形成强迫盐户产盐,生产者役作极苦,还要负担繁重的盐课,因而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虽然隋、唐之际,山西湖盐生产已形成"垦畦浇晒"的新工艺,宋、元之际,福建海盐生产已部分采用晒盐法,但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
  
  井矿盐的情况有所不同。四川在宋代出现了卓筒井,首次使用钻头("圜刃"锉)凿井。由明代到清代,手工机具逐渐完备,分工协作逐渐明确,商业资本日益转为产业资本。随着外地游民的流入,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到清代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年间,自贡盐业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1835年以后,黑卤井、岩盐井、深层天然气井的相继开凿,又为盐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岩盐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卤,促成了有关井户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盐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井矿盐的凿井、汲卤、制盐,海盐的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运,湖盐、矿盐的开采,相继采用了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中国自贡盐区1912年采用了蒸汽机车牵引汲卤,1925年天津汉沽盐场采用了柴油机带动水泵扬水,其他一些海盐区也逐步开始采用机械,但发展缓慢。1910~1949年,中国年产盐量由178万吨增加到298万吨,平均每年仅递增1.3%。1949年以后,中国的制盐工业才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大生产。
  
  制盐工业原料  世界已探明的盐的资源总蕴藏量约为 64×107亿吨。其中海水(包括海底沉积物)含盐量为43×107亿吨,岩盐为21×107亿吨,盐湖和地下天然卤水为3100亿吨。新的岩盐矿床还在不断发现。
  
  ①海水: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m。海水中已发现含有 80多种化学元素,形成多种溶解盐,总含盐量3.5%左右。其中氯化钠的含量为2.7%左右,是重要的制盐原料。
  
  ②岩盐:地壳中的氯化钠固相沉积物。是在封闭、半封闭的沉积盆地中,有利的地质构造和干旱气候条件下,富含盐分的水体逐渐蒸发、浓缩、沉积而成。其盐类物质来源于大陆,沉积条件纯属内陆盆地的为陆相矿床,矿体单层厚度较薄,常与芒硝、钙芒硝、石膏、硬石膏等共生;盐类物质来源于海洋,沉积条件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为海相矿床,矿体单层厚度较大,含有钾、镁、溴、碘等多种成分;盐类物质来源陆地和海洋,沉积条件介于陆相和海相之间的为海陆交互相矿床。岩盐矿体在强烈的构造力和重力作用下,易产生塑性形变隆起,形成盐丘,它几乎由纯盐组成,是极好的岩盐矿藏。世界岩盐的蕴藏量以美国为最多,约占世界总量的30%;苏联、加拿大、联邦德国共约占55%~60%。中国的岩盐资源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广东、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③盐湖:第四纪以来形成的石盐和卤水矿床,分布在世界干旱的内陆闭流区,分为南、北半球两个盐湖带和赤道盐湖区,以北半球盐湖带为主。一般为固相和液相共存,也有卤水湖和干盐湖。在30多个拥有湖盐资源的国家中,中国居首位,蕴藏量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有"盐世界"之称;其次是苏联、美国,还有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摩洛哥等国。
  
  ④地下天然卤水:沉积岩形成时,封存在矿物或岩石缝隙和裂缝中的海水、地下含盐泥浆冷却时凝成的卤水或地下溶滤盐类矿物而形成的卤水。分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以美国、中国、马来西亚、以色列、埃塞俄比亚、苏联等国较多。其中除含氯化钠等盐类外,还有溴、碘、硼、钾、锶、锂、铷等物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中国制盐工业  50年代以来,中国的制盐工业发生了明显变化,产量迅速增长(表1),跃居世界第3位,仅低于美国和苏联。1952年产盐 494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产量(1943年产盐391.8万吨)。1979年以后,制盐工业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发展生产,并注重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开发。1989年产盐量282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50~1989年的40年间,产盐量增长11.47倍,平均每年递增6.2%以上。1989年共有大中型盐场27个,其产量约占全国的60%。
  
  
  制盐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海盐生产改进了工艺,采用了塑料薄膜苫盖结晶池的新技术。许多盐场收盐、集运、堆坨等主要操作工序实现了机械化;钻井普遍采用了旋转钻和大型涡轮钻;汲取地下天然卤水采用了气举法和潜卤泵;岩盐开采推广了各种钻井水溶开采法和硐室水溶开采法;制盐采用了真空蒸发、离心机脱水、沸腾床干燥、皮带机输送和机械包装;湖盐区主要盐场都使用了大型联合采盐机(船)和水力管道输送。
  
  世界制盐工业  随着社会需要量的不断增长,50年代以来的约30年中,世界产盐量增长两倍多。年产盐量在100万吨以上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18个(表2)。世界盐业的进出口总量1985年为4250万吨,其中进口量为1776万吨,进口最多的国家日本为683万吨;出口量为2474万吨,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为495万吨左右。还有一些国家,如美国、苏联、英国等,既出口也进口。以美国的进出口量为最大,1985年进口563万吨,出口82万吨。
  
  
  当今世界制盐企业逐步大型化,如苏联1955~1975年,大中型盐厂的产量扩大1.6倍,小厂则逐步关闭或合并;欧美国家的制盐企业则相继组成公司,从科研、设计到生产、销售,统一经营。美国12家大公司的产盐量占全国产量的88%(1974)。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几乎垄断了全国盐业。
  
  制盐设备日益大型化、自动化。50年代真空蒸发制盐设备大多是三效或四效,60年代以后发展为五效或六效。在电力充足、电价低廉的地区,还采用热压蒸发。如法国怀汀费尔蒙特公司在意大利建立的热压蒸发制盐设备,生产能力达150万吨/年,生产操作高度自动控制。
  
  趋势  制盐工业除企业大型化、设备自动化外,还向综合利用、生产多样化方向发展。以盐为基础,广泛经营有关的化学工业,如美国的道化公司、荷兰的阿克苏盐类化学公司等都是既产盐又生产烧碱、纯碱、塑料和多种有关的化工产品,形成综合性的跨国集团公司。
  
  卤水直接用于生产碱工业,可省去盐厂的结晶工序和碱厂的化盐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机械?缑拦苯邮褂玫穆彼鲅瘟恳颜疾巫芰康?48%(1985)以上。此外,一些有条件的国家还把制盐与海水淡化结合起来,用淡化海水得到的卤水制盐。
  
  

参考书目
   Stanley J. Leford, Handbook of World Salt Resources,Plenum Press,New York,1969.
   Mark Batterson, William W. Boddie, Salt, The Mysterious Necessity, Copyright the Dow Chemical Co.,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