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微生物菌剂
1)  microbial agent
微生物菌剂
1.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 inoculation on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pig manure composting
接种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
Five differenly combined microbial agents were selected for better fermentation of rice straw in composting.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室内模拟堆肥的方法,研究了5组不同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
3.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other molecular microbial techniques, the review on trend of study on microbial agent have been given.
本文简述了堆肥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在堆肥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介绍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选育方法和菌剂接种技术在堆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菌剂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  microorganism agents
微生物菌剂
1.
Effects of inoculating different microorganism agents on composting of chicken manure;
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鸡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2.
The effects of three microorganism agents on composting of cow manure was studied in the article.
研究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筛选堆肥效果更好的优势菌种提供依据。
3)  Microbial agents
微生物菌剂
1.
Different amount of microbial agents,namely 400 mL,300 mL,200 mL,0 mL,were added to biogas digesters with wheat and corn straw as raw material respectively.
本文主要研究了微生物菌剂不同添加量对玉米、小麦秸秆原料发酵制取沼气的效果,得出了池容10 m3户用沼气池最佳投加量为300 mL,该菌剂对秸秆发酵制取沼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Orthogonal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and organic fertilizer under adding a low volume of lead,mercury conditions on the biomass of rape and the contents of lead and mercury in soil and rape.
通过盆栽正交试验,研究了土壤中加入低量铅、汞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土壤、油菜中重金属铅、汞含量的影响。
4)  microorganism inoculant
微生物菌剂
1.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combined with microorganism inoculant on tomato growth in medium culture;
味精废液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基质培番茄的促生效应
2.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lected microorganism inoculant could signifi cantly increas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shorten fermentation time.
利用优选获得的微生物菌剂快速发酵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并进行温室及大田的肥效试验。
5)  microorganism [英][,maikrəu'ɔ:gənizəm]  [美][,maɪkro'ɔrgən,ɪzəm]
微生物菌剂
1.
A special microorganism was cultivated for odor removal from oil-fat industrial wastewater.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某油脂工业的油脂废水进行除臭处理,通过研究微生物接种量、反应时间、pH值、培养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高嗅阈值的油脂废水除臭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运行条件。
2.
Research on mass cul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 was performed as a part of the study on the microorganism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contaminated water quality of Wai Huan River.
微生物菌剂规模化培养技术的研究,是投菌法改善外环河水质项目研究中的一部分。
6)  microbial inoculum
微生物菌剂
1.
Through adding microbial inoculum produceed in the test to the system,the purpose was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d the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s.
主要是通过添加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性状和增强地下渗滤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并进行菌剂的生理生化试验和污水处理试验;试验表明菌剂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活性,添加在地下渗滤系统中,缩短了系统启动运行时间,提高了有机物降解和硝化效率。
补充资料:微生物杀虫剂
      利用微生物的活体制成的杀虫剂。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对害虫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利用这种致病性来防治害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从这些病原微生物中筛选出施用方便、药效稳定、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的菌种,进行工业规模的生产开发,从而制成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合成杀虫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防治对象专一,选择性高;②药效作用较缓慢;③药效易受外界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这些特点使微生物杀虫剂成为适用于害虫综合防治的一类农药。
  
  沿革  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研究始自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逐渐进入开发实用阶段。发展较快的是真菌和细菌杀虫剂,到50年代,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杀虫剂已实现工业生产。70年代以来,病毒杀虫剂开始商品化。微生物杀虫剂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微生物杀虫剂将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分类  主要可分为真菌、细菌和病毒三类。在其他微生物中,放线菌一般利用其代谢产物抗生素,而不直接利用其活体作杀虫剂。原生动物、线虫和立克次氏体等微生物的利用研究得很少,尚未实用化。
  
  真菌杀虫剂  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真菌约750种,寄生范围很广,但开发成杀虫剂的不多,已试验成功并有一定规模应用的有:利用白僵菌防治马铃薯甲虫、大豆食心虫、松毛虫和玉米螟;利用绿僵菌防治金龟子、孑孓;利用汤普森多毛菌防治柑橘锈螨;利用轮枝孢防治温室蚜虫;利用座壳孢防治粉虱和介壳虫等。
  
  细菌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中研究开发最成功的是利用芽孢杆菌作杀虫剂,主要品种为苏云金杆菌,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森林、粮仓和蚊蝇等的防治。苏云金杆菌发现于20世纪初,30年代开始实用化,50年代即有工业生产,7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80年代全世界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美元。中国在70年代已大量生产,有青虫菌、杀螟杆菌等许多商品名称。苏云金杆菌有很多变种,其芽孢内含毒蛋白晶体,通称δ-内毒素,是杀虫的主要成分。当孢子进入害虫消化道后,毒素被活化,使害虫麻痹瘫痪而死。由于各变种所含蛋白晶体的结构不同,其毒力和适用的害虫对象也不同。例如应用较广的寇氏变种,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以色列变种用于防治孑孓。其他已开发利用的细菌杀虫剂还有日本甲虫芽孢杆菌,用于防治金龟子幼虫颇有效。
  
  病毒杀虫剂  寄生于农业害虫的病毒已发现约 200种,有些已被开发作为病毒杀虫剂。其中大多数属于杆状病毒的核多角体病毒,少数是颗粒体病毒。昆虫病毒有高度的专一寄生性,通常一种病毒只侵染一种昆虫,而对他种昆虫和人无害,因此不干扰生态环境。但由于病毒只能用害虫活体培养增殖,使大规模工业生产受到限制。已经小规模商品化的病毒杀虫剂多数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例如棉铃虫、舞毒蛾、斜纹夜蛾、天幕毛虫、菜粉蝶等。中国在80年代已广泛试验推广病毒杀虫剂。
  
  生产  微生物杀虫剂有离体和活体培养两种生产方法。离体法是将菌种在发酵罐中用液体培养基深层通空气发酵,工艺过程类似抗生素的生产。通常发酵液中产生大量孢子,经沉淀、浓缩、干燥等后处理,再加入填料、助剂配制成含一定浓度孢子的各种剂型,如液剂、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即可作产品销售使用。由于这种制剂含有活体孢子,对包装和贮存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离体法易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对细菌、真菌都适用。活体法要用活体害虫寄主来繁殖微生物,实现大规模生产困难较大,利用生物工程的细胞培养技术繁殖病毒的研究工作已在进行,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