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胶体学说
1)  colloidal concept
胶体学说
1.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theory,colloidal concept of UF resin,and some experimental and production fac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ormaldehyde content of UF resin,formaldehyde emission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wood-based boards,and the effects of m.
该文依据高分子缩聚的经典理论和胶体学说以及一些实验与生产事实,讨论了脲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问题、胶接制品的甲醛释放问题、脲醛树脂的耐水性问题、脲醛树脂固化速度与摩尔比以及固化剂种类的关系问题,分析了脲醛树脂固化的经典理论与胶体学说存在的问题。
2)  theory of micelle
胶束学说
3)  receptor theory
受体学说
1.
The QSAR model derived from receptor theory was applied to disclose the mechanism of toxicity effect of nitrobenzene derivatives on aquatic creatures.
应用受体学说推出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QSAR)模型研究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致毒机理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主要致毒机理是化合物亲电中心与受体分子亲核活性中心发生反应 。
4)  The Concept Regarding the Human Body as a whole
整体学说
5)  physique theory
体质学说
1.
In order to choose the best way and method,by taking the special athlete with the specific quality as the view,taking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Yi science physique theory as the basis and using other temperament theories,the dissertation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athlete temperament type recognized question and so on.
为了寻求最佳选材途径和方法,此研究以专项运动员应具备特定气质为研究视角,以传统医易科学体质学说为依据,结合当今其它气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运动员气质类型认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6)  the system of doctrine
学说体系
补充资料:政党学说
      关于政党的系统的理论观点和体系。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由于政党本身具有阶级性,因此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截然不同的政党学说。资产阶级学者抛开阶级性,抽象地、孤立地研究政党,只从政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着手,因而不能揭示政党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思想家则注重政党的阶级属性,揭示了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本质内容。
  
  

资产阶级政党学说


  
  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于19世纪初就已经在英国和美国出现,英、美一些学者于19世纪中叶已经对政党作出初步分析,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人把政党作为政治学中的一个单独领域来研究,并作出系统的论述。 俄国政治评论家Μ.у.奥斯特罗果尔斯基1902年出版的《民主政治和政党组织》是政党学的第一部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奥斯特罗果尔斯基通过对英、美两国政党的考察,对政党组织本身及政党与民主原则的关系作了比较和独到的分析,开了政党比较研究的先河。但他的研究是基于个人民主政治立场,完全否定政党的积极作用,试图找到一种能避免政党现象的政治体制,以实现完全自由的个人的联合。所以,他提出"打倒政党,扶植联盟"的口号。
  
  在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德国社会学家R.米歇尔斯根据他在德国、意大利两国社会党中的体验,对政党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于1911年完成了《关于现代民主国家中政党的社会学》一书(1949年英译本简译为《政党》),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他认为,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即使它奉行民主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会萌发强烈的寡头政治倾向。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西方代议制政府普遍出现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政党竞争存在的弊病造成的,例如党派攻讦、贿赂选票、掮客现象等,这使西方政治学者越来越认识到政党研究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党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法国政治学家M.迪韦尔热1951年出版的《政党》。与以前的学者不同,迪韦尔热肯定了政党存在的合理性,认为政党是任何民主体制所不可少的。他第一次把政党和政党体制区分开来,并对政党的组织、党员、领袖、类型、体制等要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60~70年代,政党研究随着政治学研究的深入而进一步发展。美国学者J.拉帕隆巴拉和M.韦纳主编的《政党与政治发展》(1966),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政党作了探讨;而意大利政治学家G.萨尔托里1976年出版的《政党与政党体制》,是继迪韦尔热之后创立系统的政党学说的又一次重要尝试。他企图建立无所不包的关于政党政治的一般理论,其覆盖面比迪韦尔热所描述的要广泛得多。它对西方学者关于政党和政党政治的研究有较大影响。
  
  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党的起源、政党的功能、政党的类型、政党的体制等。
  
  政党的起源  早期西方政党学家都认为,政党起源于代议制度和选举制度。迪韦尔热提出了"内生的党"和"外生的党"的概念。所谓"内生的党"是指议会代表在活动中逐渐联合而形成的党;"外生的党"是指在立法机关之外形成的、意味着对统治集团的挑战并要求在立法机关中有自己代表的党。这两种政党都同选举制度有关。拉帕隆巴拉和韦纳接受了迪韦尔热的观点,但认为它不全面,因为它不能涵括第三世界那些最初有政党而没有选举制度的国家。他们认为,全面地看,政党是政治体制出现危机的产物。
  
  政党的功能  西方学者认为,政党首先与争取执政有关。迪韦尔热指出,政党是政治体制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它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民众的意志带到政治共同体中去的问题。因此,政党是表达民意的组织。西方学者还认为,利益综合和利益表达是政党的主要功能,和一般组织不同的是,它力图通过执政来实现这些功能。
  
  政党的类型  政党的分类是西方政党学说中众说纷纭的问题,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政党类型多种多样。西方学者一般把政党分为 5种类型:①干部党;②民主的群众性党,其组织是集中化的,有严密的纪律,同时又有党内民主;③共产主义的群众性党,其基层组织建在生产单位上,有严密的纪律;④法西斯党,它高度集权,本身拥有警察以控制国家;⑤民族独立的党,即在殖民地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举着民族旗帜活动的党。迪韦尔热首先区分了"干部党"和"群众党"。干部党以较小规模的政治活动分子集团为特征,它的支持者少,组织松散,党内结构和政治影响都是分散化的,如19世纪的英国自由党。群众党则动员广大群众作为党的支持者,并把他们组织起来。迪韦尔热认为,如果党员只起投票作用,那么这个党就是一个干部党,必然导致米歇尔斯所说的寡头统治的政党。他把有组织的群众党看作是理想的政党。拉帕隆巴拉和韦纳结合政党体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政党类型。他们把政党的执政方式(分为霸主式和轮流式)与内在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个标准结合在一起,归纳出4种政党类型:霸主-意识形态型、霸主 -实用型、轮流-意识形态型、轮流-实用型。他们认为最好的是轮流-实用型的政党,而最差的是轮流-意识形态型的政党。
  
  政党的体制  迪韦尔热指出,政党研究的是政党实体的特征,如它的社会基础、历史、目标、组织结构等,而政党体制研究的是各政党相互依存的形式和模式。政党体制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分类。最初学者们只是按政党的数目分成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区分过于简单化,许多问题得不到说明。拉帕隆巴拉和韦纳把政党体制分成竞争体制和非竞争体制,并在这两个体制内对各类型进行研究。萨尔托里把这种研究推向更高层次,对两种不同体制内的各种类型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并从理论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如把竞争体制分为多元制、温和多元制、两党制和优势党制,把非竞争体制分为单一党制、霸权党制等。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学说沿用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义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客观"的描述性研究上,回避对政党本质特征的回答,实际上强调资产阶级政党与政党体制存在的"合理性"。但它在操作性研究方面对政党的活动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政党活动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产生与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在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形成。1847年K.马克思、F.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形成的标志。在这两个历史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纲领、策略、组织原则及国际主义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通过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通过直接参加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初期的革命活动,通过帮助建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丰富和发展了他们所阐明的政党学说。В.И.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并把它与俄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1895~1896年,他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和说明,之后又写了一系列著作,论述党的纲领和基本原则。1902年1月,写了《怎么办》一书,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04年写成《进一步,退两步》一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理,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党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略思想,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策略基础。根据1905年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布尔什维克力量的壮大,列宁在同年提出党的改组的任务,全面地论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1920年发表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列宁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对于党的事业的重要性,论述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正确关系。十月革命后,他又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创立红军的初期,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基层确立了党对革命军队的领导。1929年,毛泽东在起草古田会议的决议中,从根据地党的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着重在思想上建党,突破了党内一直存在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工人出身的党员占多数的观念。1930年,他在《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在革命实践中制定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1937~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党的建设建立了完备的理论基础。在这同时,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全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的干部应具有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论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纪律、党的团结、党内斗争的基本原则。1939年10月,他发表了纲领性的建党文献──《〈共产党人〉发刊词》。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的建党原则。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建党学说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报告,1945年又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至此,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1948年9月和1949年3月,在《关于健全党委制》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两篇文章中,毛泽东对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作了科学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又阐述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的理论。1957年他提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贡献,它阐明了:①党的思想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党的一切工作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③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④党的优良传统是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⑤党的整风形式以及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作用,党的最终目标,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纪律、团结和统一等。
  
  党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首先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的政治代表。但政党不同于一般的阶级组织,而是由一定阶级中最忠实、最坚决、最积极地维护本阶级利益的人组成的集体,是本阶级的核心。因此,列宁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概括为:"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全集》第19卷,第407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
  
  党的宗旨  马克思主义强调,政党总是代表和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和维护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因此,"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7页)。这就要求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毛泽东把党的这一宗旨精辟地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有先进理论作指导。但无产阶级运动不会自发地产生革命的理论,必须从外面把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这个运动中去。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先进理论的灌输者,也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关于党的领导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认为,它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实践过程中,各国共产党都对实现党的领导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作了探讨。
  
  党的最终目标  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只是为了取得政权,而无产阶级政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在这个目标指引下,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不怕艰苦,有步骤地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如在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翻剥削制度,无产阶级政党利用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公开的和秘密的、和平的和暴力的、议会内的和议会外的手段进行革命斗争。在处于执政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领导人民群众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以科学的世界观和集体主义思想武装他们。
  
  党的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尽管各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都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少数服从多数作出的决议;个人服从组织,同时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下级组织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同时自主地解决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问题等。中国共产党把民主集中制原则看作是党的领导与广大党员相结合的制度,看作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的反映。
  
  党的纪律与党的团结和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分强调党的纪律,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认为这是保证党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所不可缺少的。它们认为,加强铁的纪律,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贯彻自己的纲领、路线,取得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条件。党内绝不允许有自己的纲领和特殊纪律的派别存在。中国共产党强调,只有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增强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党的组织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