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表面极性调整
1)  adjustment technology of surface polarity
表面极性调整
2)  acid surface-fixing film
酸性表面调整
3)  surface conditioning
表面调整
1.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conditioning film,chromate passivating film and composite film on the adhes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lor coated sheet were studied.
通过实验研究了表调膜和涂敷型铬酸盐钝化膜及其复合膜对彩涂钢板粘附力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性表面调整处理复合涂敷型铬酸盐钝化预处理技术生产高品质彩涂板是可行的。
2.
Through the study of pretreatment in prepainted galvanized sheet manufacturing,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hemical converting(surface conditioning and chemical passivation) film in the pretreatmen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e.
通过对彩色涂层钢板前处理中化学转化膜(表面调整膜和化学钝化膜)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的分析,讨论了化学转化膜在前处理工艺中的重要性,确定了化学转化膜功能元素的附着量与彩色涂层钢板耐反向冲击和T—弯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影响彩色涂层钢板其主要力学性能的表面调整和化学钝化之间相关系数的最佳范围。
3.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conditioning film, chromate passivating film and composite film on the adhes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lor coated sheet were studied.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表调膜和涂敷型铬酸盐钝化膜及其复合膜对彩涂钢板粘附力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性表面调整处理复合涂敷型铬酸盐钝化预处理技术生产高品质彩涂板合理、可行的。
4)  acidic surface conditioner
酸性表面调整处理
1.
The good effect of acidic surface conditioner on the quality of color coating strip is verified by a series of laboratory works, it is also good to the strips ability of anti-peeling off and corrosion-resistant.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涂层钢板,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工作,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证实了彩涂板涂敷前处理工艺中的酸性表面调整处理可提高彩涂板的抗剥离性能和耐蚀能力。
5)  surface conditioning agent
表面调整剂
1.
Presently industrial typical surface conditioning agent is solid powder, which easily results in dusty pollution and affect the quality of coating, aside its preparation needs high energy loss, strict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and a long time.
目前工业常用的表面调整剂一般为固体粉末 ,但粉末容易对涂装工序造成粉尘污染而影响涂层质量 ,而且固体表调剂制备过程中耗能大 ,温度要求苛刻 ,制备时间长。
6)  surface hydrophility
表面极性
1.
It reveals that such thin film can greatly improve polyolefin surface hydrophility, and will deposite one kind of special thi.
介绍了近年来等离子体聚合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影响沉积机理的各因素,认为,等离子体聚合过程极其复杂,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有可能产生不同形态的沉积物,如薄膜、粉末和油状物等,探讨了这种等离子薄膜在聚烯烃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可能性,认为它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材料的表面极性,并有可能获得一类具有独特性能的薄膜,如高渗透膜、高阻隔膜和高耐磨膜等。
2.
The thin film could improve the surface hydrophility of HDPE greatly, and H 2 gas also increase the adhesive strength between HDPE surface and thin film.
为提高非极性的聚乙烯材料表面性能,研究了乙炔在等离子体条件下在聚乙烯表面的聚合反应及其工艺影响规律,发现等离子体乙炔聚合物存在两种形态;薄膜和粉状物质,而且敏感地与工艺条件相关;沉积的乙炔薄膜可以大大地提高高密度聚乙烯(HDPE)表面极性,氢气的加入有利于聚合沉积膜与HDPE的粘附,红外光谱表明,沉积在HDPE表面的乙炔膜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和羰基。
补充资料:地磁极性转向年表
      地质时期地磁场正、反向磁极持续和转换的时间表。早期主要根据正、反向磁化的熔岩标本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得。 近年来根据海底扩张说和瓦因-马修斯关于条带状磁异常的解释模型,已将地磁极性转向年表(以下简称地磁年表)延展到1.6亿年前。将所研究的沉积层或岩层的剩余磁化方向序列,与地磁年表相对比可用来确定沉积层或岩层的年龄。
  
  根据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约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场曾经反复转向,即磁北极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为磁北极。美国A.V.考克斯、R.R.多尔和G.B.达尔林普尔等,从世界各大陆采集熔岩标本,用同位素方法测定正、反向磁化的标本的年龄,于1963年发表了最早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此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相信地磁场的周期性转向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陆上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仅限于 450万年以来的年表(图1),它可分出4个主要极性期: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每期中还有极性转向的短期事件。对于古老的岩石,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误差超过极性转向期或转向事件的时间间隔,所以此方法还不能建立比450万年更老的地磁年表。
  
  
  根据深海沉积物磁性建立的年表  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喷出的熔岩很难恰好在一种极性转向到另一种极性时被磁化。可是,深海沉积物经常是连续沉积,沉积物中所含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就在连续的沉积过程中受到磁化。这样,深海沉积物便提供了连续的地球磁场的历史记录,从中可以判断出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的转变。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内尔首先发现沉积物反向磁化的现象。1966年美国N.D.奥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许多沉积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层相互交替的完整顺序,把这些磁化顺序与地磁年表相互比较,可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年表。据此还可以确定深海沉积层的年龄。
  
  晚中生代以来的地磁年表的建立  由图1可知,陆上熔岩测出的地磁年表只回溯到400多万年前,在这期间所形成的磁异常条带只限于大洋中脊轴部附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但有些海域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达数千公里。如果海底扩张的速率是恒定的,则根据 400多万年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可以将年表外推到条带状磁异常存在的整个范围,从而突破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所受到的限制。外推年表所采用的扩张速率是根据已知的近 400多万年的地磁年表与相应磁异常的宽度相对比计算出来的。根据远离脊轴的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结合扩张速率可以确定相应极性间隔的时间,从而将地磁年表外推到中生代(1.6亿年)。
  
  深海钻探为海底年龄和扩张速率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也使地磁年表得以不断完善。1977年J.L.拉布雷克等对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地磁年表作了改进,并和深海钻探所得到的生物地层年代对比,其结果是一致的(图2)。1975年R.L.拉尔森和T.W.C.希尔德改进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图3)。由年表可见,大约16000~11000万年前,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有关磁异常编号之前冠以M字;大约11000~8000万年前,是近3000万年的漫长正极性期,在此期间无条带状磁异常生成,形成磁静带;近8000万年来,又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  研究意义  根据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和瓦因-马修斯的理论模式,再根据海底玄武岩块体的厚度和磁性,可计算出理论磁异常曲线,将理论曲线与观测曲线对比可以确定条带状磁异常的年龄,进而推断出大洋地壳生成的年龄及其演化历史。把深海地层的古生物年龄、同位素年龄和利用地磁年表得出的古地磁年龄三者相互对比,将有助于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和大洋地层学的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