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际粉末冶金会议
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s of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
国际粉末冶金会议
2)  APMI (American Powder Metalllurgy Institute)
美国粉末冶金学会
3)  powder metallurgy(PM)
粉末冶金
4)  P/M
粉末冶金
1.
DEVELOPMENT OF P/M GEAR WHEEL WITH SPECIAL SHAPE;
粉末冶金异形齿轮的开发
2.
Production of Pre-Alloyed Gamma Titanium Aluminide Spherical Powder and P/M Processing;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球型预合金粉末制备及粉末冶金工艺研究
5)  Pow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
1.
Based on power metallurgy ,a set of new fabrication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在粉末冶金工艺的基础上 ,研究了一套新工艺 ,制取了纳米级Al2 O3 /Cu复合材料 ,观察组织并测试其性能。
6)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
1.
Influence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performance of Ag/SnO_2 material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大塑性变形对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2.
Preparation of aluminum alloy block materials by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合金块体材料的研究
3.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powder metallurgy helical gear system;
粉末冶金斜齿轮传动效率研究
补充资料:国际档案圆桌会议
      各国最高档案机构领导人定期会晤的国际组织。创始人是C.布莱邦,1954年第1届会议时宣告成立。1964年第 5届国际档案大会决定将其作为国际档案理事会的附属机构。理事会会章规定:参加国际档案圆桌会议的代表必须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 A类会员国,除此之外,仍保持这一组织的独立性。
  
  该组织下设执行局,由会议选举产生的主席、秘书,理事会的执行秘书和下次会议的东道国代表各一名组成。负责行政和财务管理,编辑出版历次会议的文件集,并在来自不同地区的3~5名顾问协助下制订下次会议议题和工作计划。机关刊物为年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记录集》,以法文出版。
  
  该组织在国际档案大会闭会期间,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圆桌会议。1954~1989年共举行26次会议,讨论了国际档案界共同关心的重大业务问题,对发展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的实践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自1981年起参加了圆桌会议的讨论。
  
  历届圆桌会议概况:
  
  第1届 1954年1月在巴黎召开,8国18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馆与教育。
  
  第2届 1955年4月在比利时那慕尔召开,12国32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的形成和保管问题。
  
  第3届 1957年5月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召开,16国50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在国家中的地位。
  
  第4届 1958年5月在联邦德国威斯巴登召开,23国29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利用的新形式。
  
  第5届 1959年6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21国35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为历史研究服务。
  
  第6届 1961年5月在波兰华沙召开,25国45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和国际法及档案工作者的国际合作。
  
  第7届 1962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21国43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的定义和档案工作的范围。
  
  第8届 1963年6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24国45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与农业史。
  
  第9届 1965年4月在伦敦召开,21国45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馆和自动化,档案馆建筑新经验。
  
  第10届 1967年5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24国53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调卷自动化和档案复制件的行政与法律效力。
  
  第11届 1969年9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27国59人参加。主要议题:地方行政机关档案馆和档案文件的修复技术。
  
  第12届 1970年 8~9 月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召开,16国48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的出版问题,档案馆使命及档案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第13届 1971年9月在联邦德国波恩召开,32国74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和情报技术手段,国际组织的档案问题。
  
  第14届 1973年5月在卢森堡召开,60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的时代价值,档案馆保存印章、纹章、行政符号问题。
  
  第15届 1974年10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34国67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馆的社会联系,修改国际档案理事会章程问题。
  
  第16届 1975年9月在苏联基辅召开,35国120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晋升问题,档案馆与文学。
  
  第17届 1977年10月在意大利卡利亚里召开,45国67人参加。主要议题:国家档案遗产的建立和修复。
  
  第18届 1978年10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39国80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馆和文件中心的布局、建设、经费及技术安全标准。
  
  第19届 1979年11月在瓜德罗普岛召开,33国54人参加。主要议题:政府──行政管理──档案馆。
  
  第20届 1981年9月在挪威奥斯陆召开,50国100人参加。主要议题:向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21届 1982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36国87人参加。主要议题:缩微档案的政策。
  
  第22届 1983年10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召开,38国94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工作者如何处理现代文件的膨胀。
  
  第23届 1985年10月在美国奥斯汀召开,45国85人参加。主要议题:利用档案和保护个人机密。
  
  第24届 1986年9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主要议题:档案的集中与分散保存问题。
  
  第25届 1987年9月在意大利加登纳召开,46国111人参加。主要议题:档案遗产的保护政策。
  
  第26届 1989年10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69国95人参加。主要议题:国家档案馆和联邦档案馆的体制、问题及展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