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丁酸甲酯
1)  methyl butyrate
丁酸甲酯
2)  butyl formate
甲酸丁酯
1.
Study on isobaric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of formic acid-water-n-butyl formate systems;
甲酸-水-甲酸丁酯体系的等压汽液相平衡研究
2.
Synthesis of butyl formate by using TiSiW_(12)O_(40)/TiO_2 as catalyst;
TiSiW_(12)O_(40)/TiO_2催化合成甲酸丁酯
3)  butyl benzoate
苯甲酸丁酯
1.
The synthesis of butyl benzoate with ferric trichloride as catalyst was studied.
6H2O为催化剂催化合成苯甲酸丁酯,讨论了影响催化酯化的各种因素。
4)  methyl syringate
丁香酸甲酯
1.
It was found that methyl syringate(MS) combined with laccase showed the higher reactivity to.
结果表明:不同的介体中,丁香酸甲酯(MS)协同漆酶处理纸浆表现出较活跃的反应性能。
2.
In the laccase treatment processt,he effect of methyl syringate(MS)on paper properties were also studied.
以未漂硫酸盐浆(KP)为原料,研究纸浆经漆酶处理,以及在漆酶处理过程中添加丁香酸甲酯(MS)对纸浆湿强度的改善效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纸浆中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
3.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accase/mediator treatment on the whiteness of unbleached kraft pulp was studied,and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effect of laccase alone and laccase/methyl syringate(L/MS)treatment on the whiteness and chromaticity of unbleached kraft pulp.
探讨了不同的漆酶/介体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白度和色度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单独漆酶和以丁香酸甲酯(MS)为介体的漆酶/介体体系对白度和色度的影响。
5)  butyl methyl carbonate
碳酸甲丁酯
1.
The catalysts for the liquid-phase transesterification of dimethyl carbonate with butanol to produce butyl methyl carbonate were investigated.
通过活性组分和载体筛选制备了MgO/γ-Al_2O_3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DMC)和正丁醇液相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甲丁酯(BMC),并考察了活性组分前驱物、催化剂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6)  Butyl formicate
甲酸正丁酯
补充资料:丁酸甲酯

国标编号 32140
CAS号 623-42-7
分子式 C5H10O2;CH3CH2CH2COOCH3
分子量 102.13

无色液体,有苹果香味;蒸汽压5.33kPa/29.6℃;闪点14℃;熔点<-97℃;沸点102.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密度(空气=1)3.5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染料和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蒸气对皮肤有刺激性。对人的刺激阈浓度为70mg/m3。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380mg/kg(兔经口);3560mg/kg(兔经皮);LC5018000mg/m3 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嗅觉阈浓度 0.011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