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药污染质
1)  pesticide pollutant
农药污染质
2)  pesticide pollution
农药污染
1.
Biodegrad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of pesticide pollution;
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2.
Brasilobates and Rhysotritia can be bioindicators of phoxim pesticide pollution.
巴西甲螨、三皱甲螨可作为辛硫磷农药污染的指示生物 ,因为随着浓度的增加 ,巴西甲螨指数升高 ,而三皱甲螨指数则降低 。
3.
The use of pesticides does not only bring benefit to human being but a lso cause large-scale pesticide pollution.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综合评述了昆虫解毒酶的解毒机理及其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3)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农药污染
1.
The amphibian s negative effects in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are discussed.
简单介绍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农药污染水体中部分蝌蚪的异常反应,并且提出了利用两栖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模式建立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仪器的可能性,为生物监测提供了一种科学思路。
4)  non-contamination pesticide
无污染农药
5)  measure pesticide contaminated
农药污染检测
6)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pesticide pollution
监测农药污染
补充资料:海洋农药污染
      农药及其降解产物 (如DDT的降解产物DDD、DDE)在海洋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其危害程度按其数量、毒性及化学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异。
  
  污染海洋的农药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前者包括无机汞、无机砷、无机铅等重金属农药,其污染性质相似于重金属(见海洋重金属污染);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和有机氮等农药。有机磷和有机氮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在海洋环境中分解,仅在河口等局部水域造成短期污染。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DDT和六六六),是污染海洋的主要农药。据美国科学院1971年的估计,每年进入海洋环境的DDT达2.4万吨,该值为当时世界DDT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绝缘油、热载体、润滑油以及多种工业产品添加剂的多氯联苯 (PCB)和有机氯农药一样,都是人工合成的长效有机氯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统称为卤代烃或氯化烃),由于它们在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方面有许多近似处,所以它们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通常放在一起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各国认识到 PCB对环境的危害,纷纷停止或降低PCB的生产和应用。
  
  迁移转化  有机氯农药和PCB主要通过大气转移,雨雪沉降和江河径流等携带进入海洋?肪常渲写笃渌褪侵饕揪叮虼思词乖谠独胧褂玫厍挠晁校灿杏谢扰┮┖? PCB的踪迹。如:南极的冰雪、土壤、湖泊和企鹅体内都检出过残留有机氯农药和 PCB。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氯农药,特别容易聚积在海洋表面的微表层内。据苏联国立海洋研究所1976年在北大西洋东北部的观测,DDT及其降解物DDD在微表层的含量为90纳克/升,而水下的含量为5纳克/升。据美国对大西洋东部的测定,在表层水中PCB的含量比DDT含量高20~30倍。海洋微表层中的DDT受到光化学作用发生降解,其速度受阳光、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制约。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降解速率一般较高。沉积于海洋沉积物中的PCB和DDT在微生物作用下会发生降解作用,但速率相当缓慢。人们认为,PCB的稳定性比DDT高。DDT的降解中间产物 DDE比DDT挥发性高,持久性也更长,对环境的危害更大。沉降到沉积物中的DDT和PCB会缓慢地释放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持续污染。
  
  危害  DDT和PCB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生物对它们的吸附和吸收,以及摄食含有 DDT的饵料生物或碎屑物质。动物体中 DDT的残留量反映了吸收与代谢间的动态平衡。不同种生物对 DDT积累和代谢各不相同,牡蛎和蛤仔等软体动物对DDT的富集因子可达 2000(富集因子是生物体中的浓度除以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值),而甲壳类和鱼类的富集因子则为102~105
  
  海水中DDT浓度一般低于1微克/升,近岸水体高于大洋水体。近岸海域鱼体中的 DDT浓度高于外海同类鱼类,达0.01~10毫克/千克(湿重)。鱼类不同器官中DDT残留量的浓度各不相同,其中以脂肪中的含量最高。摄食鱼类的海鸟 DDT残留量最高,摄食淡水及河口区鱼类的鸟类,DDT残留量高于摄食大洋鱼类的鸟类。
  
  PCB 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与其异构体的氯原子数有关。氯原子越少,毒性越大,在食物链中的蓄积程度越高。PCB对虹鳟的10天致死浓度是38~326微克/升,20天的半致死浓度为6.4~49微克/升。无脊椎动物对于 PCB要比鱼类敏感,幼体比成体敏感。PCB对生物的危害作用包括致死、阻碍生长、损害生殖能力和导致鱼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及疾病抵抗力的下降等。 PCB会导致哺乳动物性功能紊乱,波罗的海和瓦登海海豹的繁殖失败同其体内高浓度PCB直接相关。
  
  PCB 在生物体中的积累与其脂溶性和对酶降解的抗力成正比,而与其水溶性成反比。生物体对 PCB的主要代谢过程是羟基化,即将 PCB转化为水溶状的酚类化合物后排出体外。羟基化速率取决于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鱼体中这种酶的数量大大低于哺乳动物,并随PCB的氯化作用的提高而降低。
  
  DDT 及其代谢产物对海洋生物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干扰海鸟的钙代谢使蛋壳变薄,降低孵化率;0.1ppb浓度的DDT就会抑制某些海洋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ppb浓度的DDT即能杀死某些种类的浮游动物或幼鱼。
  
  防治  鉴于有机氯农药进入海洋后无法回收,有些国家已停止生产或限制其使用。中国在60年代初开始禁止在蔬菜、水果和烟草上喷撒 DDT或六六六,同时研制高效低毒,易在环境中分解的生物性农药(如外激素性农药),又采取以虫治虫等综合性防治病虫害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基本停止PCB的生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