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江苏南京
1)  Jiangsu ['dʒjɑ:ŋ'su:]
江苏南京
2)  Nanjing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江苏省南京地区
1.
It is a typical strong convective process occurred in Nanjing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at 12:19 on May 27,2008.
2008年5月27日12:19在江苏省南京地区发生的强雷暴天气是1次典型的强对流过程。
3)  Nanjing branch
南京江段
1.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of water quality of Nanjing branch, some evaluation is made on the water quality and protecting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water quality are suggested.
通过对南京江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4)  Jiangning in Nanjing
南京江宁
1.
Classical bibliography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Jiangning in Nanjing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ao s family and the cre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古典文献与实际调查表明,南京江宁与曹雪芹家族及《红楼梦》创作有着密切关系。
5)  South Jiangsu
江苏南部
1.
Coal Bed Gas Resources in South Jiangsu;
江苏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
2.
The endogenetic 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South Jiangsu are characteristic of rich reserve, complete ore types and evident regional distribution.
江苏南部内生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为齐全、区域分布特点明显。
6)  Southern Jiangsu and Zhejiang
苏南浙江
补充资料: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南京市浦口区风景秀丽的龙王山下,毗邻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于 1960 年成立, 1978 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校, 2004年5月经江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于1978年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被批准招收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批准,1993年在学校正式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承担世界各国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的培训任务。1999年3月,设立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2月,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江苏省管理。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教职员工1300多人,教授、副教授263人,双聘院士1人。现有16个系、3个部、5个二级学院,12个科研机构和1个国际培训中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建立了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到本科生培养完整的教育体系。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1个、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2个,设有5个博士点、15个硕士点、42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气象台、信息安全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42个。有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校内外挂牌教学实践基地115个。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4.6万册。学校现占地2000多亩,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视教学质量为办学的生命线,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照“重视基础理论,突出主干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指导思想,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学生近3万人。学校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05年本科就业率为99.04%,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学校大气科学类专业在我国高等气象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我国气象高级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目前,从中央到省、地(市)级气象业务部门大多数技术、业务、管理骨干都毕业于我校,他们中有的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少海外校友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首席科学家和学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中担任着重要职务。学校的学历得到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3项,省部级项目8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6项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等国际性大奖。学校科研经费总和48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60余篇,出版著作75部。据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多年的统计结果,学校发表的论文数一直位列全国地学领域科技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区域,其中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一直位居前列。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现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气象培训中心等12个国外高校与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设立在我校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已经举办了22期国际气象培训班和8期双边培训,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518名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接受培训。学校的国际培训工作受到中国气象局、外经贸部、世界气象组织和学员所在国家政府的高度赞扬。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教授多次高度赞扬我校为世界气象事业,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级气象人才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校将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