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铁矿石涨价
1)  price-rising of iron ore
铁矿石涨价
2)  the situation of soared prices of the iron ore
铁矿石价格上涨
3)  Iron ore price
铁矿石价格
1.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and Prediction for Iron Ore Price;
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价格预测研究
4)  valuation of iron ore
铁矿石评价
5)  rising in Oil Price
石油涨价
6)  evaluation on the quality of the iron ore
铁矿石质量评价
补充资料:铁矿石涨价背后真相:中国经济遭遇日本价格偷袭
铁矿石涨价背后真相:中国经济遭遇日本价格偷袭
http://biz.163.com 2005-04-16 09:25: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网友评论 0 条
铁矿石价格暴涨71.5%,针对中国经济的价格偷袭事件已经开始。实施这次袭击的主力是日本的钢铁企业%26#8212;%26#8212;新日铁,还包括国际上一些狂赌人民币升值的金融炒家。

表面上分析,日本新日铁此次联合韩国浦项制铁同意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巨幅提价的原因有三:首先,日本钢铁企业握有大量铁矿公司股票,铁矿石价格会被股份分红抵消一部分;其次,日本进口量远低于中国(中国进口量占全球交易额的1/3);最后,就是日元汇率灵活,在美元贬值30%的情况下,日元的购买力比人民币强。
然而,由于历史问题的原因,中日关系出现的任何摩擦都易与当年的家仇国恨、新仇旧怨联系起来。事实上,若将近年来中日围绕能源问题的%26#8220;暗斗%26#8221;串起来,也不难做出走向%26#8220;明争%26#8221;的趋势预测。在对东北亚区域整合的主导权与对东盟的影响力、控制力的争夺上,中日之间的分歧还在加大。尤其当日本政府拒绝中方联合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善意,反而试图染指台海问题时,这种不和谐触及双边关系的底线。很明显,日本企业发动此次价格偷袭绝非一时心血来潮。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日本的战略是希望通过上游产品上大幅涨价来摧毁中国经济在成本上的优势,抽掉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提,进而破坏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日本此举旨在表明中日之间竞争大于合作,日本不仅强调中日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在努力保持差异、扩大差异,不想走向融合。在未来的国策选择上,至少这件事情反映出的是日本仍有继续维持%26#8220;脱亚入欧%26#8221;,追随美国、服从美国全球战略、充当干扰亚洲大陆因子的传统国策倾向,同时也表现出日本政界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政治手段,并没有超越战前政治家的现实,甚至连超越历史的尝试都不敢。不过是为了政治生命而进行政治活动,与国际大势渐行渐远,与走向东亚的历史机缘擦肩而过。

中日之间无法效仿法德当年联合开发煤炭、钢铁业,以产业融合促进政治融合的道路。法德历史上战争连绵数百年,双方损失无法统计,到头来仍然无法%26#8220;吃掉%26#8221;对方,两败俱伤的残酷现实最终让两国选择了合作。%26#8220;是战争教育了群众%26#8221;让他们做出历史性的选择。反观中日之间磨合的程度不及法德,在这种条件下放弃对抗走向信任似乎很难实现。只要政治哲学不转变,就很难突破现状,始终被各类问题冲突困扰。

这次价格偷袭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其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目前仅停留在政策、舆论导向的支持上转向实实在在的成本压力。新型工业化之路势在必行,传统重化工之路举步维艰,用市场压力促进生产方式转型、生活方式升级既现实又可行。

其二,由现在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转向对外搞活、对内开放。培养民间资本、国内市场打造内资企业,没有深厚的%26#8220;内功%26#8221;基础,功力始终无法上层次,达到新境界。此次价格突袭就暴露出中国经济的%26#8220;软肋%26#8221;,而对外活动则大可放开手脚,多条腿走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打%26#8220;组合拳%26#8221;,以灵活方式化解各类威胁,这也是一个方向性的调整。

其三,由目前的高外贸依存度向高内贸依存度转化,充分利用国内经济的非均衡落差,用足产业落差、地理落差、地区落差、收入落差等一系列%26#8220;落差%26#8221;的能量,做大国内市场与国内贸易。畸高的外贸依存度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既脆弱又危险。

其四,借题发挥,在外汇政策上一改以美元为主的模式,转向外汇多元化,化解汇率压力,并适当放宽汇率波幅乃至实行悖市场预期的逆向操作,出其不意。

这次价格偷袭的结果极有可能促使中国提前发动战略反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寻求突破,从而格式化亚洲乃至世界的工业化模式。(作者: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