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莫卧儿大帝
1)  Great Mogul
莫卧儿大帝
2)  Mogul Empire
莫卧儿帝国
3)  the Great Mugul
莫卧儿大帝金刚石
4)  Great Mogul
大莫卧儿钻石
5)  Mughal [英]['mu:ɡʌl,mu'ɡʌl]  [美][mu'ɡʌl]
莫卧尔帝国
1.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the Safavid Persia and the Mughal Empire of India contended for Qandahar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16、17世纪,坎大哈因其在商业、军事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成为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印度莫卧尔帝国长期争夺的对象。
6)  Mughal architecture
莫卧儿建筑
1.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Mughal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the decorative style of the Mughal architecture and discusses 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
简要回顾了印度莫卧儿时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莫卧儿建筑装饰风格特征,并论述其形成原因。
补充资料:莫卧儿建筑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代(1526~1858)的伊斯兰建筑。集中分布于莫卧儿帝国都城德里、阿格拉与陪都拉合尔(今属巴基斯坦)等地。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城堡、宫殿、清真寺、陵墓等,一般以尖拱门、 尖塔、 大圆顶穹窿、小圆顶凉亭等建筑构件的组合为特征。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印度特产的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这使莫卧儿建筑堂皇的外观与坚固的程度都超过中亚的彩釉瓷砖建筑。建筑风格主要吸收了伊朗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同时融合了印度传统建筑的因素,形成了一种既简洁明快又装饰富丽的莫卧儿风格,代表着印度伊斯兰教美术的最大成就。
  
  
  
  
  
  
  草创时期  莫卧儿王朝的开国皇帝巴伯尔(1526~1531在位)和第 2代皇帝胡马雍(1531~1556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草创时期。这两代皇帝戎马倥偬,建筑较少。1526年巴布尔在旁遮普的巴尼伯德和德里东部的桑珀尔所建的清真寺,明显带有波斯、土耳其的影响。胡马雍曾在德里附近修建城堡,现已荡然无存。胡马雍时代篡位的舍尔沙的陵墓(1540)建于比哈尔的萨萨拉姆,是莫卧儿建筑走向混合风格的起点。
  
  兴盛时期  莫卧儿王朝的实际缔造者第3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兴盛时期。阿克巴是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热衷于建筑,他推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文化融合的政策,此期的建筑便是伊斯兰建筑与印度传统建筑融合的产物。
  
  莫卧充王朝建筑材料以红砂石为主。建筑风格雄浑崇高、刚健粗豪,富有巨人的气魄和男性的壮美。德里附近雄伟的胡马雍陵(1565)是莫卧儿建筑的里程碑。胡马雍陵沿袭波斯清真寺格局的八角形平面设计和双重圆顶结构,提供了泰姬陵的雏形。1565年阿克巴开始兴建莫卧儿都城阿格拉城堡,因城墙以红砂石筑造亦称红堡。城堡内共建有 500余座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式的红砂石宫阙楼阁,现存的德里门和贾汗季宫显示出阿克巴时代雄奇的混合风格。阿克巴兴修的拉合尔城堡(1575)和阿拉哈巴德城堡(1583)也类似阿格拉城堡。阿格拉附近的法特普尔·西克里城堡(1570~1586)是阿克巴敕建的莫卧儿新都城(后因缺水而废弃),被公认为伊斯兰建筑与印度传统建筑融合的最佳范例。城堡南侧的杰米清真寺设计仿照麦加的圣寺。清真寺庭院正面巍峨的凯旋门──布兰德门,融合了波斯式的典丽明净与印度式的浑厚奇拔,开启了莫卧儿建筑的一代雄风。城堡内部的五层宫(土耳其苏丹宫)、枢密殿等宫殿,杂糅着波斯、土耳其的伊斯兰建筑与印度传统的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建筑的因素。圣者萨利姆·希什蒂的大理石陵墓甚至雕有中国式的屋檐斗拱。
  
  
  
  
  
  
  过渡时期  第4代皇帝贾汗季(1605~1627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过渡时期。贾汗季迷恋细密画远甚于建筑。此期的建筑虽比前代逊色,却也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建筑材料逐渐从红砂石转变为白色大理石。建筑风格逐渐从前代的雄浑崇高趋向于后代的典雅优美。阿格拉附近悉坎德拉的阿克巴陵(1605~1613)虽不及胡马雍陵雄伟,但依然保持着阿克巴时代的刚健遗风。红砂石与白色大理石镶砌的优美高大的墓门透露出风格演变的迹象。阿格拉近郊贾汗季的岳父伊蒂马德·乌德·道拉之墓(1626),是从前代的崇高风格向后代的优美风格过渡的重要环节。白色大理石墓室两侧的透雕花窗配殿和塔亭有如镂空的象牙雕刻,成为泰姬陵的直接先导。皇后奴尔·贾汗在拉合尔郊外督造的贾汗季陵(1627)花园十分幽美。
  
  黄金时代  第5代皇帝沙·贾汗(1627~1658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黄金时代。沙·贾汗审美趣味高雅精致,酷爱建筑,在阿格拉、德里、拉合尔、喀布尔、克什米尔、阿杰梅尔、艾哈迈达巴德等地大事营造宫馆苑囿,穷极壮丽,共耗资数亿卢比。建筑材料以白色大理石为主。建筑风格已从阿克巴时代男性式的雄浑崇高演变为女性式的典雅优美,基调清纯洗练、雍容华贵,臻于完美和谐的理想境界。1627年沙·贾汗开始改建增修阿格拉城堡的宫殿,大量拆除旧有的红砂石建筑,代之以白色大理石的楼台凉亭,并镶嵌金银宝石花纹,代表作有勤政殿、枢密殿、素馨楼、彩宫(镜宫)等,纯白大理石的珍珠清真寺尤为清新淡雅。1638年沙·贾汗迁都德里,开始兴修德里红堡(1638~1648)。德里红堡的城墙以红砂石筑造,宫殿多系白色大理石结构,勤政殿、枢密殿、彩宫、后宫、八角塔、喷泉浴室等与阿格拉的宫殿同样华美,枢密殿镶金嵌玉的连拱门柱廊和墙壁天花板格外富丽堂皇,殿中央的大理石高台上曾安置镶满红宝石、翡翠、珍珠、钻石的孔雀宝座,价值2亿卢比。沙·贾汗敕建的德里杰米清真寺(1644~1658)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中庭110米见方,西侧礼拜堂屋顶有3个白色大理石圆顶,两端耸立的尖塔高达43米,规模宏伟,装饰豪华。沙·贾汗还扩建了拉合尔城堡,在拉合尔修建了瓦兹尔汗清真寺(1634)、舍利默尔庭园(1637)等著名建筑。沙·贾汗时代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阿格拉郊外的泰姬陵(1631~1653)。泰姬陵标志着莫卧儿建筑艺术的顶点。
  
  
   
  
  衰落时期  第6代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衰落时期。奥朗则布狂热信奉伊斯兰教,排斥异教,漠视艺术,建筑既少且差,风格简素而刻板,流于模仿。奥朗则布在德里红堡内修建的珍珠清真寺(1662)尚不失前代的优美格调。拉合尔的巴德沙希清真寺(1658~1674)是奥朗则布时代最壮观的建筑,设计却毫无创新。奥朗则布在德干的奥朗伽巴德为他的皇后修建的拉比亚·伊·道兰陵(1678),设计显然受泰姬陵的启示,但缺乏泰姬陵的宏大规模与华丽装潢。奥朗则布以后莫卧儿王朝日趋瓦解,莫卧儿建筑也日渐销歇。
  
  

参考书目
   P.Brown, Indiɑn Architecture (Islɑmic Period),Sixth Reprint, D.B. Taraporevala Sons & Co.Private Ltd.,Bombay,197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