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邻甲乙苯
1)  o-methylethylbenzene
邻甲乙苯
1.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nt of o-methylethylbenzene in 1,2,3-trimethylbenzene as raw material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ct,and the effects of using mixed trimethylben-zenes as supplement of raw material after simple seperation on the forme.
从 C_9芳烃分子结构方面探讨了邻甲乙苯在偏三甲苯异构化反应中优先反应机理;考察了偏三甲苯原料中邻甲乙苯含量对均三甲苯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及塔底油经简单分离后的混合三甲苯作为原料补充料使用对反应生成油的影响。
2.
The results show that o-methylethylbenzene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mesitylene successfully by fractionthi.
介绍了均三甲苯分离技术的新发展,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工艺,以叔丁醇为烷基化剂,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将邻甲乙苯转化成沸点较均三甲苯高的重组分,使二者能通过常规精馏的方法得以有效地分离。
2)  o-ethyl-toluen
邻乙基甲苯
3)  o-Oxy-acetatebenzaldehyde
邻氧乙酸苯甲醛
4)  dieth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乙酯
1.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diethyl phthalate (DEP).
以该薄膜为催化剂,研究了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对内分泌干扰物质邻苯二甲酸乙酯(DEP)的光催化降解反应。
5)  o ethoxybenzoic acid
邻乙氧基苯甲酸
1.
Distillation of the mixture gave o ethoxybenzoic acid with 98% of the purity and 92% of the yield.
0 ,蒸馏得质量分数高于 98%的邻乙氧基苯甲酸 ,收率为 92 %。
6)  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邻甲苯氧乙酸
1.
Reusing wastewater of dephenoliz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ο-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邻甲苯氧乙酸生产中脱酚废水的回用
补充资料:邻氨基乙苯

国标编号 61754
CAS号 578-54-1
分子式 C8H11N;CH3CH2C6H4NH2
分子量 121.18
 
黄棕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苯胺气味;蒸汽压 0.13kPa/38.5℃;闪点91℃;熔点-63.5℃;沸点20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96;相对密度(空气=1)4.1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5(毒害品);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性与苯胺相似,但稍弱。也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它脏器的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34mg/kg(大鼠经口);4700mg/kg(兔经皮);LC50148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