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宏不稳定现象(MI)
1)  Macro Instabilities (MI)
宏不稳定现象(MI)
2)  macro instability(MI)
宏观不稳定现象(MI)
3)  unstable phenomenon
不稳定现象
1.
Instant unstable phenomenon of rotational spray transfer in high-current MAG welding;
采用高速摄像法对大电流MAG焊旋转喷射过渡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种瞬态不稳定现象:保护气体中含有CO2组分时,旋转喷射过渡中存在随机产生的熔滴非轴向排斥过渡,这种瞬态非轴向排斥过渡是稳定旋转喷射过渡中的不稳定干扰,是产生焊接飞溅的原因。
4)  modulation instability(MI)
调制不稳定性(MI)
5)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界面不稳定现象
1.
The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due to the non equilibrium of the solute interfacial adsorption in the systems of butanol oil/water has been studied.
研究了C4醇、油/水两相部分互溶和不互溶双液系中起因于溶质界面吸附不平衡的界面不稳定现象。
6)  Numerical instability phenomena
数值不稳定现象
补充资料:俄罗斯mi-28“浩劫”
俄罗斯mi-28“浩劫”
俄罗斯mi-28“浩劫”

罗斯mi-28“浩劫”

米-28的由来

前苏联70年代研制的战斗直升机米—24,是根据米里的设计思想设计的。60年代末,米里的设计思想是:研制一种以执行作战任务为主、以运送兵员为辅的战斗直升机。根据这一设计思想研制的米—24,与西方同类攻击直升机相比,不仅外形尺寸大,机身中部截面大,而且空机重量也增大。因为米—24 (这里指双型,即米—34ii,英文资料译为mi—24d,即米—24d。)的前机身同西方攻击直升机一样,都有两个纵列式机组人员座舱,而中机身却比西方的攻击直升机多出一个 庞大的运兵舱,里面可以乘坐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运送其它物资。由于运兵舱的存在,机身中部自然就非常宽大,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大,所以容易被敌方雷达探 测到,也容易被敌方的武器击中。而且,空机重量大,也会影响到直升机的作战机动性。部队多年的佼用实践证明,这样的战斗直升机满足不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前苏联军方迫切需要一种比米—24小,跟美国的ah—64a“阿帕奇”相似的战斗直升机。这样的直升机将专门执行对地作战任务,不再承担运送兵员的任务。

军方的要求一提出来,俄罗斯的两个直升机设计局便展开了激烈竞争。卡莫夫设计局很快报出了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卡—50,而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比米— 24先进得多的米—28。米--28于1982年11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到1994年2月,全部研制工作宣告完成。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首先, 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扭作战任务,即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对己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负责运送兵员,所以不需要庞大的运兵舱。这样机身就变细了,中部截面也就缩小了,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有利于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性。

同时,空机重量也减小了,这又有助于提高飞行性能。例如该机机动性就有明显提高,其过载范围为—0.5g至+3g,能表演包括正筋斗、半筋斗反转等特技, 在战斗中,这就有利于摆脱敌方固定翼飞机的追击。米—28的防护比较强,驾驶舱前面装有防弹玻璃,驾驶舱周围有防弹装甲保护,其陶瓷装甲板能经受任子弹的多次打击。即使装甲被打碎,也容易在野战条件下予以更换。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 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在不用装甲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米—28的武器威力强大,装有口径为30毫米 的机炮,其活动方位角为110度;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可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这些导弹不仅能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而且还能破坏敌方的 临时火力点、指挥部等。

而竞争对手卡莫夫设计局大肆宣传卡—50的新奇特点,说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第一种单人驾驶战斗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技术的 战斗直并机。卡—50的新奇特点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宣传攻势的确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军方支持卡—50的趋势十分明显,为此,米—28处于不利境地。

米-28n的崛起

处于逆境中的米里设计局并不气馁,他们也展开了宣传攻势。他们大力宣传直升机单人驾驶无法执行作战任务的道理,有力的证据就是 美国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在该机研制计划的初期,美国也曾打算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但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单人驾驶不能很好 地执行作战任务,在贴地飞行时更是如此。于是,美国放弃了单人驾驶方案,仍采用了双座方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