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学环境教育
1)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中学环境教育
2)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中小学环境教育
3)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 in Middle School
中学环境教育研究
4)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教育教学环境
1.
It also primarily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university teachers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与压力来源,初步探讨了和谐教育教学环境的内涵,及其与高校教师身心状态的关系,提出了关注高校教师、减轻其工作压力的策略与方法。
5)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学校环境教育
1.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n the form, cont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m.
本文讲述了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管理上的区别及二者的互动作用。
6)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
环境科学教育
1.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
论述了环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开设环境科学教育课程的设想与实践。
补充资料:呼和浩特第二中学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地处市中心。它始建于1942年,为私立奋斗中学。1942年初建时,仅有两个初中班、学生不足百人、教工10人、两间借用的房屋,设施简陋。发展到今天呼市二中有高中45个班、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220余人,仅教学和办公用房即达21268平方米,设施完善而先进。

一、奋斗中学(1942~1952)

奋斗中学为傅作义先生所创办。傅先生为解决所在部队军政干部子女的就学问题并“深慨吏治不清,人才之不胜,虽欲图强,不可得也。”(《私立奋斗学校一览》序),乃于1942年5月,邀樊福煊、王克俊、周均诸人筹办奋斗中学。傅先生为董事长兼校长,王克俊为校务主任,曾士先、俞昀晨分别为教导主任和事务主任。在绥西陕坝(今杭锦后旗)借房建校,招收两个初中班,主要是傅部军政干部子女。1943年9月迁入陕坝北郊新校址。1944年王克俊代理校长,郭揽青为校务主任。1945年秋,初中有六个班并有毕业生,开始招收高中班。1946年3月,学校随傅部迁至归绥,改名为归绥奋斗中学,校址即今呼和浩特第二中学所在地。1947年秋,高中部又随傅部迁至张家口为张垣奋斗中学,校址在张家口东山坡,王克俊为代理校长,靳先舟为校务主任。初中留归绥由郭揽青主持。1948年秋靳先舟离任,郭揽青赴张家口接任校务主任。归绥奋斗中学则由陶朝宗主持,并于1948年冬迁回陕坝,复称陕坝奋斗中学。同时,张垣奋斗中学随傅部迁入北平先在西郊五棵树,后迁石碑胡同,为北平私立奋斗中学。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改名为北京私立奋斗中学。1949年校长郭揽青带领师生迁回归绥,陕坝奋斗中学也有一部分师生迁来归绥与之合并,校名改为归绥私立奋斗中学。1952年8月,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归绥市第二中学。

傅先生认为:“学术为神圣之事业,亟须保持其超脱及尊严,遇事驰骋,终非善事。”“提出”后之教育,当以用为重心,而教育之生产化,实为医贫治虚之良?"用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小学生多重美育,发展其健硕之心;初中着重生活群体及其做人做事之认识;而高中则以不窒天才之进取,约略侧重理科为原则。"等办学方针。傅先生指出:“录取新生要广泛,要照顾家长的具体困难,不要怕程度低。要使学生在又活泼、又严肃、又紧张、又比较舒适的艰苦环境中受到较好的培养;毕业时成绩要好,毕业出去的学生程度要高。”

据此,奋斗中学的施教方针是:不仅传授知识,更须导正认识;不仅训练个体,更须切合整体;培养学者的头脑,实行战时生活。

1943年又提出“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并规定了校长的“八训”“和四反”。八训是:1、要有科学的头脑;2、要有活泼的体态;3、要有愉快的心情;4、要有强健的身体;5、要过朴素的生活;6、要有明白而坚决的语言;7、造成互助合作的团体;8、养成说实话办实事的风气。四反(每日反省)是:1、我坏了吗?2、我病了吗?3、我学会了吗?4、我会用了吗?

奋斗中学实行的是封闭式的教育,学生全部住校穿统一的制服。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奖励德智体成绩优良并名列前三名的学生(这是极少数的学生)。除了少数高级军政干部子女外,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奋斗中学注意选择有业务专长、教学有方、作风正派的人担任教师,教师待遇较一般学校略高,并实行“年功加薪制”,因此,教师的阵容比较整齐。教师中有几位有民主思想、倾向革命,用自己的教学和行动影响着学生,使一些学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学生郑万恒、康庆生、李柄抒、张杰、于靖等,先后到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工作。学生薄筱泉、傅希贤、王孝廉、温玉莲、韩保川、张俊明等,在解放初期就参加了青年进步组织,不久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有的参军南下,有的考入军政大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