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早第三纪
1)  early Tertiary
早第三纪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Early Tertiary Yinmawanshan gabbro in Liaodong Peninsula;
辽东半岛早第三纪饮马湾山辉长岩体的基本特征及岩浆结晶过程
2.
Palaeomagnetic Study of the Early Tertiary on both Sides of the Red River Fault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红河断裂两侧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3.
Early Tertiary strata in the Ya an area, Sichuan;
四川雅安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2)  Paleogene ['pæliədʒi:n]
早第三纪
1.
A Discussion on Paleogene Jiyang Depression Characteritics and Its Forming Mechanism.;
早第三纪济阳坳陷的性质
2.
Paleogene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tion Evolution in Southern Part of West Sag of Dongpu Depression;
东濮凹陷西洼南段早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
3.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Division in Paleogene Faulted Basin Of Huangxian;
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3)  Early Tertiary Period
早第三纪
4)  Eogene [,i:əu'dʒin]
早第三纪
1.
Geochemistry and Source Characters of the Concealed Eogene Basalts in North Jiangsu Basin;
苏北盆地隐伏早第三纪玄武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
2.
In eastern China, transgression occured periodically during Eogene, and formed specially paleobio-cenosis,mineral association and rock type.
在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沉积演化过程中曾周期性地发生过海侵,从而形成了具有海相特征的岩石类型、古生物组合。
5)  Paleogene period
早第三纪
6)  palaeogene period
早第三纪
补充资料:早第三纪
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2330万年)
Paleogene Period
    新生代中最早的一个地史阶段。又称老第三纪。原是第三纪的一个亚纪,原意是指近代生物的发生和启蒙时期。早第三纪时形成的地层称下第三系。1833年,英国科学家C.莱伊尔在研究法国巴黎盆地第三纪软体动物化石时,发现地层愈新,其中含有的软体动物与现代种属相同的种类愈多。他根据地层中含有现代种属的百分比,将第三纪划分为始新世(1%~5%)、中新世(20%~40%)和上新世(50%~90%)。1854年E.贝利希发现早于中新世的沉积物,从而提出渐新世。1853年,M.赫奈斯将中新世和上新世合称晚第三纪;1866年,K.F.瑙曼则把渐新世和始新世合称早第三纪。1874年,W.P.夏姆珀根据巴黎盆地发现的植物化石,他认为含有这些化石的层位早于始新世,提出古新世。因此,早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相应地层分别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地层 早第三纪地层含有丰富的各种生物类群的化石。这些化石对下第三系的划分、对比以及标准层序、层型剖面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世界上不少地区在早第三纪形成界线分明的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的地层。在北美中西部、亚洲中部等地区则形成以河湖相为主的陆相沉积。中国下第三系发育齐全。在全国数百个盆地中,广布很有特色的陆相地层。中国海相下第三系见于喜马拉雅山区、塔里木西 缘和东海陆架——台湾岛。喜马拉雅山区有特提斯型古新统和始新统。
    生物界 由中生代进入早第三纪,脊椎动物的变化十分突出。中生代晚期分布广泛的海生爬行动物,如蛇颈龙类、蜥蜴类等,被早第三纪时的小型鲸鱼、海狮等海生哺乳类替代。原陆上占统治地位的恐龙基本绝灭,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还没有一致的认识(见白垩纪)。早第三纪是哺乳动物很重要的繁衍和进化时期。在晚白垩世时,哺乳动物共有10多个科,古新世时增加到40多个。鸟类非常繁盛,结构也更加进化。关于无脊椎动物,双壳类如牡蛎、蚶、海扇和珠蚌异常繁盛;腹足类属种繁多,分布广泛;有孔虫主要是大型、底栖、圆盘状的货币虫类和圆片虫类等,它们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由于古地中海区海相早第三纪地层中广泛分布大型原生动物货币虫,故在欧洲常称早第三纪为货币虫纪。被子植物出现于早白垩世,到早第三纪时极度繁盛。古代羊齿和各种松柏类组成的植物为被子植物取代,被子植物数量大增。热带、亚热带植物如棕榈等远远深入到北极地区。显花植物和草类的发展给动物界(如昆虫、脊椎动物)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根据对脊椎动物的研究,当时的动物地理区大致可分为:①古北区。包括欧洲、地中海区域、亚洲中部和北部。②新北区。包括北美洲。③新热带区。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④埃塞俄比亚区。包括非洲大部分。⑤澳洲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一些岛屿。⑥东方区。包括印度和南亚。
    地史特征 早第三纪时,冈瓦纳大陆进一步分裂,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分开,并向北漂移;印度地块在始新世与亚洲腹地相接形成南亚次大陆;非洲北部逐渐向东赤道位置靠近;南、北美洲在巴拿马地峡相接,使两地动物群的迁徙和交流成为可能。欧亚大陆在早始新世时仍为乌拉尔海和喜马拉雅海阻隔。格陵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已漂移到接近现在的位置。阿拉伯半岛离开非洲后与亚洲相连。在早第三纪晚期,中国气候有明显的分带,南、北为两个潮湿带,中部为干旱带。气候带的展布与今纬度斜交。早第三纪最大的地壳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这一阶段是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时期,也是中国西部规模较大的山前坳陷和东部沉积中心形成的时期。中国蕴藏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石油、煤、油页岩、含铜砂岩和各种盐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