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鸭乙肝病毒/病毒灭活
1)  duck hepatitis virus B(DHBV)
鸭乙肝病毒/病毒灭活
2)  Duck hepatitis B virus
鸭乙肝病毒
1.
Objective: To amplify and clone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genome from Chongqing brown duck and analyze the sequence of it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evaluation of anti-HBV drugs in DHBV infection model.
目的:扩增重庆麻鸭血清中的鸭乙肝病毒基因组,克隆入测序质粒,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为下一步利用该株病毒进行动物体内药物筛选打好基础。
3)  DHBV
鸭乙肝病毒
1.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otal phenolics acid of Oenanthe Javanica (OJTPA)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induced hepatitis model in Peking ducks in vivo.
目的观察水芹总酚酸对鸭乙肝病毒(DHBV)DNA的抑制作用,验证其体内抗乙肝病毒作用。
4)  duck hepatitis B virus
鸭乙型肝炎病毒
1.
Experimental study of Huangxuanyigansan on against duck hepatitis B virus and protecting hepatocyte;
黄萱益肝散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及保护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2.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of duck hepatitis B virus and expression;
鸭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表达
3.
Experimental Study of Haizhuyigan Capsule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 in Ducklings;
海珠益肝胶囊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5)  DHBV-DNA
鸭乙肝病毒(DHBV-DNA)
6)  Viral inactivation
病毒灭活
1.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ALG still kept at a level of ≥1∶4000 after viral inactivation by incubating for 24 days with the low-pH condition of 4.
对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病毒灭活后的质量进行研究。
2.
Viral inactivation of split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目的进行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的病毒灭活检测,研究病毒灭活状况。
补充资料: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眼结膜和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引起者约占2~4%),其次为眼部和胃肠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约半数病人为隐性感染。婴幼儿易患腺病毒肺炎,病情重,病死率高。无特效治疗。根据人群血清特异性抗体调查和病毒分离,可知腺病毒感染十分广泛。中国20~25%的儿童和成人,可在血清中查得腺病毒抗体;手术切除的扁桃体和淋巴腺标本中,50%以上可分离出腺病毒。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由呼吸道和眼结膜分泌物、粪便及尿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病原学  腺病毒为 DNA病毒,属腺病毒科。因能致淋巴结(腺)、咽及结膜炎症,又称腺-咽-结膜病毒(简称APC病毒)。电镜下观察,呈20面体颗粒,直径为70~80nm,核心由双股DNA和蛋白质组成,外有核壳,上有252个壳粒,由240个六邻体和12个五邻体组成(见图)。外无类脂质包膜,故能耐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耐酸,不耐热,56℃30分种能使本病毒灭活。本病毒可用人胚肾、猴肾、人羊膜等细胞培养分离和繁殖。目前已知至少有35个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无交叉免疫力,最常见的致病型为1~8型。
  
  临床表现  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类型: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流清鼻涕、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半数病例咽部出现白色渗出物及颈淋巴结肿大,多于3~4天后退热,全身症状减轻,但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持续1~2周。
  
  ②腺病毒肺炎。主要由3型和7型引起。多见于儿童,可继发于麻疹后。病变呈点片状或为融合性肺炎,炎症可延及整个肺叶。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扇、胸痛等,亦可发生胸膜炎。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紫绀,并可发生心功能不全,乃至死亡。
  
  ③咽结合膜热。最常见的病原为3型,但1、2、5、6、7及14型亦可引起。常在儿童中引起流行。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单侧或双侧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肿大。病程5日左右。
  
  ④眼部感染。可表现为滤泡性结膜炎,主要由3及7型引起,结膜明显充血,睑结膜可见多数滤泡,亦可表现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8型及19型引起,先有结膜炎,后出现角膜炎,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能引起视力障碍,多在游泳者中流行。
  
  ⑤其他。可表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粪便中可分离出腺病毒,也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等。在器官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脑炎和脑膜炎。
  
  诊断  腺病毒感染确诊较难,须做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取病人鼻咽部脱落细胞涂片,用带有荧光素的多价腺病毒抗体染色,可见细胞核内有荧光,可借此快速诊断。亦可取鼻、咽及结膜分泌物做病毒分离或用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
  
  治疗和预防  尚无特效治疗,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主。
  
  预防可用多价腺病毒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但由于腺病毒对动物有致癌性,且细胞培养中易污染有致癌性的猴病毒Sv40,两者可杂交而成致癌性更强的杂种病毒,故有的国家已生产不含DNA的核壳成分疫苗,经人体试用证明有效,有待推广。
  
  

参考书目
   余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