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1,4-二氢吡嗪
1)  1,4-dihydropyrazine
1,4-二氢吡嗪
2)  1,4-Dihydropyridine
1,4-二氢吡啶
1.
One-Pot Synthesis of 4-Aryl-1,4-dihydropyridines in Water;
水溶液中4-芳基-1,4-二氢吡啶衍生物的一步合成法
2.
The Influence of Aqueou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on the Synthesis of 4-phenyL-1,4-dihydropyridine Compound
相转移催化合成4-苯基-1,4-二氢吡啶化合物
3.
The interaction of the 1,4-dihydropyridine derivative(1,4-DHP) with calf thymus DNA(CT-DNA) was studied by using fluorensence spectroscopy.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1,4-二氢吡啶衍生物(1,4-DHP)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3)  1,4-Dihydropyridines
1,4-二氢吡啶
1.
Synthesis of 1,4-Dihydropyridines by Grinding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
无溶剂研磨法合成1,4-二氢吡啶衍生物
2.
Heterocyclic compounds, especially imidazoles, 1,4-dihydropyridines and 4H-pyrans have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以环境友好的PEG-400为反应介质,不加任何催化剂,完成2,4,5-三取代和1,2,4,5-四取代咪唑类、1,4-二氢吡啶类及4H-吡喃类化合物的合成,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了咪唑,吡啶和吡喃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以及PEG-400作为反应介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3,4-dihydropyrrolooxazin-1-one
3,4-二氢吡咯[2,1-c][1,4]噁嗪-1-酮
5)  (1H)-3,4-dihydropyrrolooxazin-1-one
(1H)-3,4-二氢吡咯[2,1-c][1,4]嗪-1-酮
6)  9,10-Difluoro-7-oxo-2,3-dihydro-7H-pirido[1,2,3,de][1,4]benzothi azine-6-carboxylic acid,(intermediate)
9,10-二氢-7-氧-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噻嗪-6-羧酸
补充资料:六氢吡嗪

国标编号 82518
CAS号 110-85-0
分子式 C4H10N2;(NH)2(CH2)4
分子量 86.14

无色结晶,具有氨的气味,有强吸湿性;蒸汽压 30.3kPa/111℃;闪点:107℃/开杯;熔点 109.6℃;沸点148.5℃;溶解性:溶于水、甲醇、乙醇,微溶于苯、乙醚;密度:;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树脂和聚合物及制药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大量接触本品,吸入或经皮吸收,能引起虚弱、视力模糊、共济失调、震颤、癫痫样抽搐。此外,本品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紫绀。眼接触引起严重刺激和灼伤。对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本品粉尘或液体,对皮肤和肺有致敏性,引起皮肤刺痒、皮疹和哮喘。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90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兔经皮);LC505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哌嗪己二酸盐)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