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夏
1)  Xixia
西夏
1.
Study on the Economic Origins of Xixia Temples;
试论西夏寺院经济的来源
2.
Xixia Kingdom and Tibetan History in Yuan Dynasty——An Interview of Tibetan Studies Expert Mr.Chen Qingying;
西夏王朝与元代藏族历史——访著名藏学家陈庆英先生
2)  Western Xia
西夏
3)  Tangut [tæn'ɡu:t]
西夏
1.
Further examination on the error naming of Tangut version of Ci Bei Dao Chang Chan Zui Fa preserved in British library;
英藏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误定之重考
4)  the Western Xia regime
西夏
1.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Dangxiang Qiang Nationality in Dangchang and the Western Xia Regime;
宕昌党项羌与西夏的关系
2.
in the present article,Chinese scholars new studies in recent ten years on the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estern Xia regime(1038-1227)are surveyed.
该文对10年来国内学者关于西夏科技史研究的进展作了综述,分以下八个部分:1综合研究:是指对西夏科技史的不按学科的一般性研究,此项内容主要包括在某些著作中,另外还有两篇专门论文。
5)  Western Xia Dynasty
西夏
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Eunuch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Northern Song and Western Xia Dynasty;
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
2.
Discussion on the Islam Streamed into the Western Xia Dynasty;
试论伊斯兰教在西夏的流传
6)  Xixia Garden
西夏公园
1.
Study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of Xixia Garden in Yinchuan City,Ningxia province;
银川西夏公园园林植物配置及应用研究
补充资料:西夏
西夏(1038~1227)

    以党项为主体民族所建立的中国古代国家。1038年,元昊称帝,国名大夏,又号白上国。在汉籍中习称西夏。1227年为蒙古所灭;先后与辽、北宋及金、南宋鼎立。境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大部、陕西省北部以及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西夏国国都统万城遗址


   
    政治概况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地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曲一带。隋开皇五年(585)徙至旭州(今甘肃临潭境)。唐贞观八年(634),党项首领拓跋赤辞降唐 。唐即其地设羁縻州。拓跋赤辞赐姓李。吐蕃北上扩展,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内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一带。唐代末年,拓跋思恭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再次赐姓李,进爵夏国公。从此夏州拓跋氏改称李氏。宋太宗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李继捧族弟李继迁反对降附,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反宋。
    
    

帝系表


   辽淳化元年(990),辽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淳化五年,李继迁与李继捧合作,联结契丹抗宋。李继迁子李德明,遣使向辽请求册封,又向宋朝纳贡乞和。在李德明统治时期,境内保持相对的安定,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因控制了河西走廊而有所增长。李德明在灵州怀远镇(今宁夏银川)筑城,更名兴州。
    元昊建国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李德明长子李元昊嗣位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  ,元昊正式称帝(景宗),国号大夏,又自称邦泥定国兀卒,意即白上国青天子。领域东临黄河,西尽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迄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抵大漠。西夏景宗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七年,与宋达成和议。同年,夏辽关系激化。元昊在重创辽师后与辽议和。从此形成北宋、辽、夏三足鼎立局势。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 夏国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西夏景宗李元昊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一方面效法汉官仪式,借以提高君权;一方面又蓄意保存和发扬党项固有的淳风悍俗。集中皇权与坚持享有平等议政旧俗的贵族领主势力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西夏景宗对于这些显贵氏族首领都进行镇压。西夏毅宗时,下令停止使用蕃礼,改行汉礼,并向宋请求书籍及宋廷的朝贺仪式。拱化元年(1063),他改用汉姓,恢复姓李。拱化五年毅宗李谅祚死,子李秉常(惠宗)继位,年仅7岁,母梁太后摄政,梁乙埋任国相。他们一反毅宗所为,废止汉礼,恢复蕃礼。西夏惠宗亲政后,又下令以汉礼代替蕃礼。这项措施虽得到皇族的支持,但遭到朝中后党的强烈反对,无法实行。
   崇宗亲政以后,对外采取了附辽和宋的方针。崇宗在国内扶植宗室掌权,消灭贵族酋豪势力,以巩固皇权。他积极倡导学习汉族的仪制与文化;建立国学(即汉学),以培养官僚人才,贞观十二年(1112),又公布了按照资格任用官员的规定,对于擅长文学者也特予优待。他还确立了后妃等级及有功宗室册封王爵的制度  。金灭辽后  ,元德五年(1123)  ,崇宗向金称臣  ,共同对北宋作战  。大德五年(1139),崇宗死,子李仁孝(西夏仁宗)即位。仁宗十分重视儒学教育。大庆四年(1143),下令各州普遍设置学校。又在宫廷内设立皇家学校,宗室子弟都必须入学学习。尊孔子为文宣皇帝,令州郡兴修孔庙。人庆五年(1148),又兴建内学,选名儒主持讲授。人庆四年,仁宗依仿宋朝科举制,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通过科举擢用官员,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仁宗统治时期,贵族、官僚都以奢侈相尚,对百姓的诛求克剥越来越重。官员、军队人数激增,僧徒遍布境内。任得敬以后戚镇压反乱有功,官位迅速上升,独揽朝权。在金国的支持下,仁宗令弟仁友等捕杀任得敬,尽诛任氏族党,改任斡道冲主持国政。
    夏的灭亡 13世纪初,蒙古在漠北兴起 。天庆十二年(1205)、应天元年(1206)、应天四年蒙古3次侵夏。光定六年(1216),成吉思汗开始集军图远征中亚,屡向夏国征兵,夏不堪其苦,表示拒绝。于是又招致蒙古军第四次来侵,东京中兴府被围。乾定四年(1226),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夏。十一月,蒙古军进围中兴府。中兴府被围半年,粮尽援绝,末帝乞降。宝义二年(1227),蒙古军陷中兴府,夏亡。
    夏国的制度 唐末、五代以来,拓跋(李)氏统治者既是诸蕃落的首领,又受封为节度使。因此夏州政权设有州衙和蕃落两种行政机构。1033年,元昊仿宋朝制度设官分职。包括中书(最高行政机关)、枢密(最高军事机关)、三司(财政机关)、御史台(谏察机关)、开封府(管理都城事务)等。夏国的官制,基本上是蕃汉并行,实行蕃汉分治。文武官员的冠服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
   夏国所有的男子,平时从事农牧业,有战事则接受征发。国王布置行军作战任务。全境分为左右两厢,各军驻地设置监军司,由都统军、监军使等统率。
   夏国的法律,一部分当是来源于党项部族沿行的习惯法,另一部分则是杂采宋、辽的条法、制度。仁宗在位时期编行的《天盛年改定新律》,便是一部仿照宋朝政书编修的夏国政治制度和法令的汇编。
    经济状况 党项族在唐末、五代时期,奴隶制有了很大发展。李元昊建国称帝,从奴隶制转化为早期封建制,即领主封建制。11、12世纪之交崇宗统治时期,转变为更加成熟的地主封建制。
    农业和畜牧业 党项人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李继迁提倡垦殖,兴修水利,使境内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李德明统治时期,国内相对安定,农业出现兴盛局面。夏国的主要农产区,除东部的横山,西部的天都、马衔山一带外,还有兴庆府、西平府、甘、凉诸州之地。河西、陇右地区历来是著名的牧区,但也有相当发达的农业。夏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种,基本上与汉族地区相同。从事农耕的多是汉人,党项、吐蕃和回鹘人则以畜牧业为主,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是良好的牧场。牲畜品种以羊、马、牛、驼为主。
    手工业 手工业主要由官府控制工匠生产。夏国毛皮原料丰富,毛纺织业发达。产品有氆氇、毛布、毡、毯等。夏国统治者十分重视兵器制造。夏国从宋、金输入大量汉文典籍。夏国刻印书籍,以佛经为多。此外,还刻行诗、文、小说、谚语、文字、音韵、法律、医术、日历、卜筮、咒文等书籍,以及以西夏文翻译的汉籍。政府设有“刻字司”,作为官家的出版机构。
    商业和贸易 夏国前期,主要是与宋朝;后期则为金国。夏与宋、金间的贸易,主要方式有:在双方边境设立榷场,进行大宗货物交易;和市;通过贡使进行贸易。夏国从宋、金取得的商品主要为缯、帛、罗、绮、香药、瓷器、漆器、姜、桂等。茶叶是夏国最感兴趣的商品。夏国的输出品以牲畜、毛皮制品和毛纺织品为大宗。夏国所产的大黄最负盛名,商人远贩到各地。夏国地处中国与中亚地区往来的要道。它从回鹘或中亚商人那里抽取实物或承买转卖,从中获取厚利。为了便利交通,夏国修筑驿道,通贯全境。
    宗教和文化 党项人原崇信鬼神和自然物,巫术流行。西夏建国以后,大力提倡佛教。此后,以西夏文翻译了大量佛经。夏国境内庙宇遍布。约自景宗时起,喇嘛教在夏国已见流行,后期影响更加扩大。夏国也流行道教。据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夏国地区除偶像教徒外,还有景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及伊斯兰教徒。夏人笃信巫术,出兵作战时,总要求巫师卜问吉凶。
    李继迁、李德明两代是夏国学术文化的发轫时期。及至崇宗、仁宗之世,汉文化影响日益深广。夏国统治者多喜爱汉文化,大量翻译汉文典籍,或依据汉籍编译书籍。夏国的文士多有诗词之作。佛教艺术在夏国有较突出的发展。党项人早期使用的乐器有琵琶、箫、笛等。唐僖宗曾赏给拓跋思恭一部鼓吹乐(即军乐),这是夏人有完整乐队的开始。景宗时,汉族音乐在夏国仍有相当的影响。党项人多住毡帐。建国前后,大批汉人工匠来到夏国与党项工匠一起,修建了宫殿寺庙。党项人中以十二生肖纪年;藏历对他们有着明显的影响。宋朝每年要向夏国颁发新历,在夏国行用。西夏建国以后,《千金方》、《神农本草》等汉人医书传入夏国。党项人从隋唐以来,盛行收继婚制、多妻制。党项人旧俗,死则焚尸,名为火葬。西夏建国以后,皇室、贵族多改行土葬,并仿汉人制度修建豪侈的陵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