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超声电分析化学
1)  solo_electrochemi luminescence
超声电分析化学
2)  analysis of EN
电化学噪声分析
3)  ultrasonic-electrochemistry
超声-电化学
4)  sonoelectrochemical
超声电化学
1.
A new method that sonoelectrochemical on the degradation of refractory organics by Pd modified Ti electrode was selected.
本实验选用超声电化学法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比较了单独超声波、电化学法和超声电化学法对氯苯、硝基苯和刚果红的降解能力,并结合紫外光谱分析刚果红的超声电化学降解历程和降解原理。
5)  micro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超微电极电化学分析法
1.
I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at the principles, necessarytechniques of two methods-micro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and microcolumn separation.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单细胞分析的应用及进展,介绍了超微电极电化学分析法和微柱分离法两大类方法在单细胞分析中应用的机理、必要的技术、有关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6)  Ultrasonographic analysis
超声分析
补充资料: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通过实验以获取有关物质的成分、含量及结构、状态等化学信息的化学分支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①物质中有哪些元素和(或)基团(定性分析)。②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的纯度如何(定量分析)。③物质中原子彼此如何联结而成分子和在空间如何排列(结构和立体分析)。它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广泛用于地质普查、矿产勘探、冶金、化学工业、能源、农业、医药、临床化验、环境保护、商品检验等领域。
    历史回顾  分析化学这一名称是R.玻意耳在1680年前后提出的,但它的实践在人类古代文明时期就已开始。公元前4世纪已知使用试金石以鉴定金的成色。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在解决金冕的纯度问题时,即利用了金、银密度之差 。这是无伤损分析的先驱。火试金法更是很古老但迄今尚在使用的一种分析贵金属的方法。炼丹术、炼金术则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
    18世纪瑞典化学家T.O.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18世纪分析化学的代表人物是J.J.贝采利乌斯,他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他引入了一些新试剂(如氢氟酸用于分解硅酸盐岩石和二氧化硅测定等),并使用无灰滤纸和洗涤瓶等。他对吹管分析也很重视。19 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是 C.R.费雷泽纽斯  他于1862年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由其后人继续任主编。他创立的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今仍在。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 5 组,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
    容量分析应归功于法国J.-L.盖-吕萨克。他用滴定法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这三项工作分别代表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近代微量分析奠基人是F.埃米希,他设计和改进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改进和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实现毫克级无机样品的测定。F.普雷格尔则对有机微量定量分析作出杰出贡献,并因此在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取一滴试液在滤纸上进行物质的分离、检出的微量技术,在19世纪就有人进行。进入20世纪,这类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成为点滴试验、环炉技术等。
    利用各种不同频率区段的电磁辐射和物质间的交互作用,以获得各种波谱(包括光谱),对物质进行分析,构成了当前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十分重要、宽广的领域。这可上溯至I.牛顿,他在1672年用棱镜分日光为七色。19世纪最初的几年中,相继发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1859年R.W.本生和G.R.基尔霍夫用本生灯研究各元素在火焰中呈示的特征发射和吸收光谱,可以说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创始人。然而原子吸收光度法则直到20世纪中叶才创立。
   
 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最初是从目视比色(1838)开始的,经过光电比色法,到20世纪中期发展成为分光光度法,已由可见光区扩展到紫外区。作为紫外 - 可见光区段的分子发光分析,则先后建立起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等分析方法。20世纪20年代红外光谱开始应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拉曼光谱是研究分子振动的另一种方法,但直到70年代用激光作为单色光源后,才促进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高频方向已由紫外线扩展到 X 射线、γ射线,低频方向则由红外扩展到微波和射频,可以说,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电磁辐射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电磁辐射能量范围。
   
 W.H.能斯脱在1889年提出了能斯脱公式,将电动势与离子浓度、温度联系起来,奠定了电化学的理论基础。随后 ,电化学分析法有了发展,电沉积重量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安培滴定法、库仑滴定法、示波极谱法相继出现 。氢电极、玻璃电极和离子选择性电极陆续制成。尤以极谱分析技术贡献卓著。
   色谱法也称层析法,基本上是分离方法。1906年俄国M.S.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了叶绿素。此项研究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故未能引起人们注意。1931年德国R.库恩和E.莱德尔再次发 现本法并显 示其效能 ,色谱法才获 得高速发展。1941年英国A.J.P.马丁和R.L.M.辛格根据液液分配原理提出分配层析法,由于此工作之重要,他们获得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M.J.E.戈莱提出用长毛细管柱,是另一创新。
    1960  P.B. 哈密顿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氨基酸获得成功,使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一样获得迅猛发展。此外 ,薄层层析和纸层析也获得广泛应用。色谱 - 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可以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分析方法   按其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凡以化学反应为基础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而主要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则称为仪器分析法。仪器一般指大型仪器,如核磁共振谱仪、 X 射线荧光仪、质谱仪、电子能谱仪等。按试样用量的不同可分为常量(>0.1克)分析、半微量(0.1~0.01克)分析、微量(0.01~0.001克)分析和超微量(<1毫克)分析。按试样中 待测 组分相 对含量 的多少 ,可分为主 要成分( 1%~100%)分析、小量成分(0.01%~1.0%)分析、痕量(<0.01%)分析、超痕量( <10-4微克/克  )分析。随着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已有使用微量分析的称样而测定其中的痕量组分,这可称为微样痕量分析。
    分析是为了获得物质系统的化学信息,很重要的一步是取样。分析要求取样具有代表性,即所取的试样须能代表待分析物质系统的全体。均匀或容易混匀的物质(如气态或液态样品)的取样较易解决,不均匀的固态物质,应按规定手续取样,否则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原物质的状况。试样分解包括溶解或熔融,使试样转变为便于检测的状态。在检出或测定之前,常常还需要使待分析物质与干扰物质彼此分离,或对浓度很低的欲测组分进行富集。重要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挥发、蒸馏、沉淀、溶剂萃取、色谱法、吸附、离子交换 、浮选、电渗析、电泳等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可利用某种化学反应降低干扰物质的浓度以消除干扰,这叫做隐蔽(或掩蔽)。在被隐蔽后的物质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使被隐蔽的物质释放出来的方法,则称为解蔽。
    评价分析方法的标准有:①精密度和准确度要高。②选择性要好,最好具有专一性,即干扰极少。③灵敏度要高 ,从而少量或痕量组分可以检出和测定。④测定范围要广,可测的物种和元素种类多,能测定大量和痕量组分。⑤方法要力求简便,易操作。⑥费用少而获得信息量大。但是汇集所有优点于一法是办不到的,分析工作者应该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分析任务的需要去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