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测厚计厚控
1)  Thickness-control with thickness gauge
测厚计厚控
2)  thickness measuring control
测厚控制
3)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hin film thickness
膜厚测控
4)  thickness,gauge,nucleonic(s) gage,feeler,finger
测厚规,测厚计(器)
5)  Gauge meter
测厚计型
6)  electric thickness gauge
电测厚计
补充资料:胡厚宣(1911~  )
      中国现代甲骨学家、商史学家。幼名福林,河北省望都县人。生于1911年12月20日。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34~1940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0~1946年在成都齐鲁大学任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文系、历史系主任、教授;1947~1956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兼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56年迄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兼室主任。又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顾问,殷商文化研究会筹备主任。
  
  胡厚宣于1934~1935年参加安阳殷墟第10、第11次的侯家庄商王陵区和秋口同乐寨的考古发掘。随即参加整理殷墟第1~9次发掘的甲骨,并为《殷虚文字甲编》作过全部释文。他研究甲骨,力图材料齐全并结合商史与商代遗迹、遗物进行研究,对商代卜龟来源、记事刻辞、四方风名、农业生产、宗法制度等有关甲骨学和商史上的一些问题作过专题研究。他前期的论文基本收入《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1944;二、三集194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胡厚宣在致力于甲骨、商史研究的同时,还积极从事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工作,为甲骨文的流传作出了贡献。他先后出版了《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1951)、《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1951)、《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1954)、《甲骨续存》(1955),这四部书共录甲骨 13814片。他开创的分期、分类的甲骨著录编纂体例,为科学的著录甲骨开辟了新途径。自50年代始,胡厚宣一直参加以郭沫若为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由他任总编辑,从材料的汇集到整理组织编排等都作出了贡献。
  
  胡厚宣的主要学术论著还有:《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1950)、《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1951)、《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1952年出版,1983年再版)、《殷墟发掘》(1955)。此外,又有由他任主编的《甲骨文与殷商史》(1983)、《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5)、同他人合著的《甲骨探史录》(1982)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