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乌拉圭羊毛
1)  Uruguayan wool
乌拉圭羊毛
1.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ive grades Uruguayan wool, meanwhile, contrast with the raw material used in China textile industry,factors of spinning performance be studi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arn.
通过分析五种乌拉圭羊毛的基本理化性能,对比国内现有生产厂家的原料使用情况,就如何提高乌拉圭羊毛的纺纱水平和成纱质量,作了影响纺纱性能的因素分析,并在试生产中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uguayan wool comparing with the Merino wool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morphology,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data and dyeing capacity were studied.
结果表明,乌拉圭羊毛表面鳞片密度低并紧贴毛干,使羊毛明亮光泽;乌拉圭羊毛强力大,初始模量高,卷曲弹性率较低,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乌拉圭羊毛含有较少的自由氨基,上染比较缓慢。
2)  Uruguay [英]['jurugwei]  [美]['jʊrə,gwe]
乌拉圭
3)  Uruguayan [juərə'ɡwaiən]
乌拉圭人
4)  Uruguay Round
乌拉圭回合
1.
The Changes of the Trade Policy Tools after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on and Our Country s Countermeasures;
乌拉圭回合谈判后贸易政策工具的新变化及我国的对策
2.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one of the results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in Uruguay Round, indicates that the contents and structur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nowadays have been changed tremendously.
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标志着当代国际贸易的内涵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
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e result of the Uruguay Round shows tha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trade and environment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反映出贸易与环境协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5)  "Uruguay Agreement"
乌拉圭协议
1.
The Profit and Risk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under the“Uruguay Agreement”;
“乌拉圭协议”下发展中国家的收益和风险
6)  UrUgUay agate
乌拉圭玛瑙
补充资料:乌拉圭历史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东岸,并因此而得名。北接巴西,西邻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面积176215平方公里。人口 299万(1984),其中白人占90%,印欧混血种人占 8%。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蒙得维的亚。
  
  独立前的乌拉圭  乌拉圭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查鲁亚人。1516年,西班牙探险家J.迪亚斯·德·索利斯发现这一地区,他在拉普拉塔河北岸登陆后被印第安人所杀。1680年,葡萄牙人在科洛尼亚建立殖民点。1726年,西班牙人建立蒙得维的亚城,并逐渐向周围扩张。1776年,乌拉圭被划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次年,西班牙人攻占科洛尼亚,乌拉圭遂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7年2月,英军攻占蒙得维的亚,以此作为入侵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基地。在英军 7个月占领期间,蒙得维的亚军民奋起抵抗,并支援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反对英军入侵的斗争,终于迫使英军投降。
  
  1811年 2月,乌拉圭爱国者发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攻占了索里亚诺和梅塞德斯。同年 4月,民族英雄J.G.阿蒂加斯从阿根廷回到乌拉圭,领导独立战争。5月,在拉斯彼德拉斯战役中打败西班牙殖民军。1814年,阿根廷派军占领蒙得维的亚。1815年,阿蒂加斯的部队攻克蒙得维的亚,随即控制乌拉圭全境,并成立了议会和政府。此后,阿蒂加斯继续同企图吞并乌拉圭的巴西和阿根廷的军队作战,1820年战败,退入巴拉圭。1821年葡萄牙把乌拉圭并入巴西,改名为西斯巴拉丁省。1825年 4月19日,逃亡在阿根廷的33名乌拉圭爱国者在J.A.拉瓦列哈率领下回到乌拉圭,发动武装起义。同年 8月25日,起义军收复蒙得维的亚,宣布乌拉圭独立。10月,起义军在萨拉蒂战役中获胜,赶走了巴西军队,并宣布乌拉圭并入拉普拉塔联合省,但导致巴西向阿根廷宣战。在英国干预下,1828年 8月27日巴西与阿根廷在蒙得维的亚签订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见乌拉圭战争)
  
  独立后的乌拉圭  乌拉圭独立后,于1830年7月18日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同年10月,J.F.里韦拉被选为第一届总统。1835年形成红党和白党(见乌拉圭红党和乌拉圭白党)两大政治集团。此后至1903年,两党争夺政权,政府更迭频繁,其间大部分由红党执政。1839年,阿根廷独裁者J.M.de罗萨斯在白党支持下侵入乌拉圭,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爆发。1843~1851年,乌拉圭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蒙得维的亚保卫战,粉碎了罗萨斯兼并乌拉圭的企图。1865年,乌拉圭又同阿根廷、巴西结盟,卷入反对巴拉圭的战争(见巴拉圭战争)。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欧洲市场对谷物和肉类的需要量增加,乌拉圭的畜牧业和农业迅速发展,屠宰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这前后,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移民大量拥入,促进了乌拉圭经济的发展。1903~1907年和1911~1915年,红党领袖J.巴特列·伊·奥多涅斯两次担任总统期间,实行司法、行政、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民族经济,限制外国资本的渗入,带来乌拉圭政局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1929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乌拉圭出口锐减,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恶化,政局动荡。1933年3月G.特拉发动政变,废除国家行政委员会,解散国会,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直到1938年A.巴尔多米尔将军当选总统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乌拉圭保持中立,1945年向轴心国宣战。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加紧向乌拉圭渗透,逐渐取代英国而控制乌拉圭的重要经济部门。战后,乌拉圭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开始兴建炼钢厂和大型水力发电站,扩大公路网,增建科学、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设施。农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到1954年,乌拉圭已由大米和小麦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951年举行公民投票修改宪法,将总统制改为国务会议制。1954年以后,乌拉圭经济恶化,导致工人示威和人民普遍不满。结果在1958年的大选中,执政93年的红党被击败,白党领袖M.R.埃切戈延当选总统。1959~1967年白党执政期间,颁布镇压进步活动的"安全法",修改宪法,废除国务会议制,恢复总统制。1967年红党再度执政。1973年 2月,陆、空军发动政变,以国家安全委员会名义参政。以后,军人相继通过国务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操纵政权,实行独裁统治。1981年 7月,军政府同红党和白党就修改宪法和拟订政党法达成协议。同年9月1日,国家委员会任命前陆军司令G.C.阿尔瓦雷斯·阿梅利诺为总统,组成向"全面恢复民主"准备条件的过渡政府。1982年 6月颁布《政党组织法》,准许红党、白党和公民联盟恢复政治活动。1983年军政府宣布暂时禁止这三个政党公开活动。1984年1月,爆发了全国大罢工;7月军政府恢复政党活动。同年11月举行总统选举,红党候选人J.M.桑吉内蒂当选总统。桑吉内蒂政府对内执行"巩固民主、振兴经济"的政策,广泛开放民主,强调全国和解与团结;对外奉行和平与开放的外交政策。1988年2月3日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