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环境遥感应用
1)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环境遥感应用
2)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环境遥感
1.
This paper summerizes systematically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and the features of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with the accomplishment having been made in China.
本文就我路环境遥感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取得的成就做了系统的总结。
3)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环境遥感
1.
Integration of coastal zone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ystem;
海岸带环境遥感信息的系统集成
4)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遥感应用
1.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 about the foreground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in earthquake science,the proposal for special s.
在赵九章先生的倡议下,我国的人造地球卫星事业经过50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卫星遥感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2.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R image reconstruction is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the source of non-redundant information,reconstruction model,fast algorithm,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medical application,bio-informatical recognition and so on.
从互补信息来源方式、重建模型、快速算法、"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多/高光谱、视频压缩、遥感应用、医学应用和生物信息提取与识别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5)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遥感应用
6)  remote sensing
遥感应用
补充资料:环境遥感
      利用光学的、电子学的和电子光学的遥感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被测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加工处理成为能识别的图像或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以揭示环境如大气、陆地、海洋等的形状、种类、性质及其变化。
  
  概述  "环境遥感"一词于1962年开始在国际科技文献中出现。1964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国家科学院和海军海洋局联合发起举行"空间地理学"的专题讨论会,讨论如何从空间研究地球环境,提出一个以地球为目标的空间观测规划。1964年10月一架装有微波辐射仪、摄影测量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紫外照相机、红外扫描仪、多普勒雷达等遥感仪器的遥感飞机投入使用。1967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持下制定地球资源和环境观测计划,并制成"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后改称陆地卫星)。卫星每18天将整个地球拍摄一遍,获得大量环境信息。
  
  携带遥感仪器的飞机(或气球)的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20公里,人造卫星(或空间载人飞船和火箭)的飞行高度一般为几百公里。航空和航天飞行证明,地球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中不少现象及其运动变化都能用遥感仪器进行观测,因此就出现了对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进行遥感监测的环境卫星系列。美国已发射各种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对地球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观测方法  环境遥感是通过摄影和扫描两种方法获得环境污染的遥感图像的。摄影有黑白全色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天然彩色摄影和彩色红外摄影。彩色红外摄影效果最好,获得的环境污染影像轮廓清晰,能鉴别出各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受污染后的长势优劣。扫描主要是多光谱扫描和红外扫描,用于观测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的水体污染和热污染有较好效果。在红外扫描图像上常能发现污水排入水体后的影响范围和扩散特征。
  
  航空和航天遥感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可做到大面积同步,这是别的手段所做不到的。环境卫星可每隔一定时段对地面重复成像,进行连续监测,掌握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预报污染发展趋势,这是遥感手段研究环境的独特之处。
  
  环境卫星  环境卫星的任务是定时提供全球或局部地区的环境图像,从而取得地球的各种环境要素的定量数据。这种数据是每隔一定时段的观测记录,具有动态性。环境卫星能向区域接收中心输送所收集的资料,并由区域接收中心汇总提供有关部门使用。
  
  环境卫星的飞行轨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近地极太阳同步圆形轨道,陆地卫星用的就是这种轨道。轨道尽可能靠近地极并呈圆形,能保证在同一地方时经过观测点上空,以便具有相同的照明条件和足够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好地获得全球环境图像。二是地球同步圆形轨道,有的气象卫星用的就是这种轨道。这种卫星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沿圆形轨道运行,运行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同步。这种卫星相对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空的一个点上,对大面积地球环境进行连续监测。
  
  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主要应用于:
  
  ① 大气环境遥感:气象卫星除能提供卫星云图进行天气研究以外,也能对河流排泄的泥沙混浊流和海上漂油进行监测。利用陆地卫星图像可分析工厂的烟尘污染,如在陆地卫星相片上能清楚地看到炭黑厂的黑烟尘。
  
  ② 陆地环境遥感:陆地卫星上也反映大面积水质差异变化。因为水的温度、密度、颜色、透明度等的变化往往导致水体反射光能量变化,并在遥感图像上反映出来。如海面受到污染后,被油污覆盖的水面,蒸发受到抑制,温度高于四周水面,在遥感图像上,油污处出现浅色。从卫星相片上可发现大工厂排出的废水有时形成一股污染流,产生周期性的水团运动,形成复杂的水混合和扩散现象。水体受污染后,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有变化。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某些藻类繁殖生长,这在遥感图像上也能反映出来。工业废水、废渣有时形成地面污染,范围一般较小,从比例尺较大的航空遥感图像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并能测出污染的面积,判明污染的特征。比例尺较小的卫星图像有时也能看到地面污染的大致轮廓。天津塘沽区天津碱厂的盐泥堆在卫星图像上是一块光谱反射率很高的白斑。
  
  ③ 海洋环境遥感:海洋卫星能够监测海洋表层的许多污染状况。海洋遥感覆盖面积大,具有同时性,能够几乎在同等条件下把获得的资料同船舶测点取样进行对比,能连续、长期而且快速地观测海洋的特点,而且可以得到用船舶观测法不能完整观测到的海洋特征,如海洋表面水温、海流移动、海水分布、波浪、沿海岸泥沙混浊流,以及赤潮、海面油污染等。在进行海洋遥感的同时,仍可利用水面舰船、浮标、海滨研究站,以及采取潜水等方式配合观测,使遥感获得的资料能得到验证和更好的利用。美国1978年 6月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每36小时的观测面覆盖全球海洋面积达95%。海洋卫星装有微波和红外仪器等。海洋遥感所得图像能识别出浮游生物富集区位置、赤潮、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混浊流、倾倒的垃圾污物、河口地区及沿海地带的环境特征、海上油污等。
  
  法国、日本、美国都已应用遥感技术研究环境。中国自1980年起开始比较系统地应用遥感技术探测天津市和渤海湾海面的污染特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