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胺)
1)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allylamine)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胺)
2)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1.
Laser Light-Scattering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激光光散射表征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分布
2.
Conformations of th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grafted polystyrene polymer brush;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聚苯乙烯高分子刷的构象
3.
Study on the Spectral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Containing Rare Earth Ions (Tb, Eu);
含稀土(Tb、Eu)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光学及其它性质探讨
3)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1.
Preparation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Grafted Polypropylene Membranes;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dium alginate/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lay composite hydrogel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黏土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3.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swelling kinetics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Sodium Alginate/Clay Composite Hydrogel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海藻酸钠/粘土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动力学研究
4)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5)  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6)  Oligo N isopropylacrylamide
寡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补充资料:异丙烯基氯

国标编号 31021
CAS号 557-98-2
分子式 C3H5Cl;CH2CClCH3
分子量 76.53

无色液体;闪点 -34℃;熔点-138.6℃;沸点22.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密度(空气=1)2.63;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267000mg/m3(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本品遇火焰或热会分解产生剧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直接进样)《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