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社会政策
1)  social policy
社会政策
1.
The Rescuing Protection for Street Children with Social Policy Perspective;
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
2.
State succor to criminal victims:a public choice of social policy;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一种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
3.
Issues of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议题
2)  Social Policies
社会政策
1.
Effects of Demographic Factors on Social Policies in China;
人口因子对中国社会政策的影响
2.
Rising Sex Ratio at Birth in China:Responses and Effects of Social Policies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政策回应与效果——兼论县级层面社会政策协调的探索与启示
3.
The paper,therefore,attempts to offe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social policies concerning the rural areas from the horizontal,vertical and process dimensions.
农村社会政策建设不仅为农村社会建设提供制度基础,而且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
3)  Social Policy Section
社会政策科
4)  Socialist investigation and policies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
5)  Social control policies
社会控制政策
6)  social policy aim
社会政策目标
补充资料:社会政策
      国家、政府制定的关于社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行动准则。广义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事业政策,如人口政策、劳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文化和体育事业政策、社会服务政策;教育政策;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政策;社会治安政策;社会行政管理政策;等等。
  
  性质和功能  社会政策是特定利益的载体,其本质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属性,是实现统治阶级的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富裕程度。社会政策也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它的功能是通过社会工作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  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①19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30年代末为形成时期。19世纪80年代起,欧洲各国实行社会改革,相继制订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用于解决工伤事故补偿、老年人的年金、疾病保险等比较急迫的社会问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保障政策的中心目标是解决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问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发展时期。1942年11月,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即《社会保险和有关的福利问题》。该报告建议社会保障政策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这 3个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用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社会救济用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自愿保险用以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的较高需要。还提出两个基本的政策思想:社会保障应以保证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为限;应当包括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需求。"贝弗里奇报告"是战后英国社会保障计划的思想基础,也是西方国家战后制定社会政策的参考依据。战后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发展表现为:a.建立相互协调、统一管理的社会政策体系,解决了内容重叠、标准不一、管理混乱等问题。b.社会政策的内容增加、领域拓宽,它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c.主动性增强。社会政策同经济政策相结合,并为政治、经济战略服务,构成了西方国家战后社会重建计划的一部分,出现了把社会政策纳入社会发展战略的趋向。d.体制改革。主要是推行强制性社会保险,实行津贴同物价和工资水平挂钩、基本津贴加补充津贴等政策。
  
  中国的社会政策  中国的社会政策源远流长。其思想萌芽可追溯到《尚书·商书·太甲下》、《礼记·月令》、《国语·鲁语下》、《孟子·滕文公上》等先秦典籍。《周礼·地官·大司徒》提出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的社会政策思想。战国以后,仓储制度逐步发展起来。常年储粮以应灾荒的社会政策,后来发展为救灾济贫的"荒政"。《宋史》最早在"民政"一词意义上列举了社会政策的内容。元、明两代的社会政策,多承唐、宋之制,大体可以分为恤贫和救灾两个方面。到了清代,学者和官方多从民政角度阐释和制定社会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就十分重视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先后制定了优待和抚恤红军及其家属的政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政府制定救济灾民和难民、抚恤伤残孤老、拥军优属、敬老慈幼、保护妇女等方面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政策:①改造性的社会政策。主要有对流氓、娼妓、无业游民进行教育、改造、安置的政策;查禁吸毒、赌博,取缔黄色文化和反动封建会道门的政策,等等。②治穷性的社会政策。包括救灾、救济、扶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政策,等等。③抚恤性的社会政策。指对烈属、军属、复员军人、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实行优待、抚恤和安置的政策。④保障性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的政策;对农村无依无靠、生活困难的老幼残疾者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烧、孤儿保教或老人保葬)的政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疾病、伤残、死亡、退休、退职、生育、疗养等社会保险的政策。⑤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指城市高就业、高补贴和多福利的政策,其中包括城镇居民普遍享受项目不等的各种消费补贴的政策。⑥教育管理性的社会政策。包括婚姻家庭管理、殡葬改革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教育安置、社团登记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中国的国力、国情,按照有利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有步骤地制定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政策,推进公共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政策,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继续做好优抚、救济工作的政策,社会工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政策,以及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统一社团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①一体化。社会政策不再是孤立、消极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应急措施,而被视为社会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体化进程。②国际化。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和劳动力共同市场的建立,许多国家加强了社会政策的国际合作与协调,陆续签订了一系列双边或多边的有关国际条约。③科学化。新的政策理论和科技成果大量运用于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决策效率和政策水平。④完善化。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相继开展社会政策的调整与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在不同的方向上力图完善不同性质功能的社会政策体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