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长时记忆
1)  Long-term memory
长时记忆
1.
Multipl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converge on CREB,which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long-term memory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CREB是神经元内多条信息传递途径的汇聚点,参与长时记忆形成和突触可塑性。
2.
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long-term memory,which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many models of long-term memory.
长时记忆结构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众多研究模型。
3.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n memory reveals that memory is a complicated cerebral phenomenon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which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ensory storage,short-term memory and long-term memory.
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揭示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大脑处理信息的现象,它分为三个阶段:感觉储存阶段、短时记忆阶段和长时记忆阶段。
2)  long term memory
长时记忆
1.
The color, shape and texture of a picture can be represented separately in long term memory.
长时记忆中 ,图形的颜色、形状和质地等三个特征可以分开表征。
3)  long-term memory
长时程记忆
1.
Evaluation of the long-term memory for thermosensation regulated by 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对秀丽线虫模型NCS-1调控的温度感知长时程记忆的评价研究(英文)
4)  long-time memories
长时间记忆
5)  long-memory time series
长记忆时间序列
1.
Given a time series of the monthly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 food in a certain city from January 1973 to December 2002, we use adaptive forecasting equation of long-memory time series ARFIMA(0,d,0) to forecast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 food of January 2003, May 2003, October 2003, March 2004, August 2004, February 2007.
给出某市1973年1月至2002年12月每月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时间序列,利用长记忆时间序列ARFIMA(0,d,0)模型的适应性预测公式预测了2003年1月、5月、10月、2004年3月、8月、2007年2月的食品消费价格指数。
6)  long-term semantic memory
长时语义记忆
1.
The role of long-term semantic memory in the subliminal semantic priming was explored by testing whether non-practiced targets can be primed by different word frequency prime stimuli.
本文通过检测启动刺激的词频对阈下启动效应的影响,探讨了长时语义记忆在阈下语义启动中的作用。
补充资料:长时记忆
      能保持许多年甚至终身的永久性记忆。它的容量似乎无限,但也有人认为它的范围是5万到10万个组块。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加以复述而来的,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自19世纪末期H.艾宾浩斯开始记忆实验以来,大多数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都是有关长时记忆的,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组织和遗忘的规律。
  
  过去一直认为长时记忆的信息是以联想的方式组织的。20世纪30年代,F.C.巴特利特提出了"图式"的概念。他认为识记是把新材料整合到个人的图式中,即组织进个人的知识经验中,这样新材料就进入了记忆的存储系统。50年代,研究者发现人们学习排列不规则的词表后,回忆时往往要加以分类的现象,因而认为组合依赖于概念的分类。70年代,E.托尔文提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两种长时记忆系统,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语义记忆存储的信息是词、概念、规律,以一般知识作参考系,具有概括性,不依赖于时间、地点和条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比较稳定。情景记忆存储的信息是以亲身的经历作参考系,因此是一时性的,时空上有限定条件,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两类,有两种信息组织方式: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言语编码是通过词加工信息,按意义、语法关系、系统分类等方法把言语材料组成"组块",帮助记忆。表象编码是利用视觉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形象组织材料,帮助记忆。两种编码方式各有其特点。一般认为大脑两半球是分工的。左脑管语言、右脑管表象。一般人在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编码往往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偏于这一种方式编码,有人偏于另一种方式编码。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这两种形式提取信息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即依靠一定的线索和选择一定的中介。在这方面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搜寻理论,认为信息的提取是根据信息的意义、系统等来搜寻记忆痕迹,使痕迹活跃起来,回忆出有关的项目;另一种是重建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存储起来的不是成熟的记忆,而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忆就是把过去认知成分汇集成完整的事物。人们认为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适合于不同的编码方式。搜寻理论可能适合于表象记忆,重建理论则适合于言语记忆。
  
  关于长时记忆中的遗忘,艾宾浩斯对随时间进展所引起的保持丧失的现象作了数量化研究。中国心理学家陆志韦等人发现:刚学完不能及时回忆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记忆中又呈现出来了。这种现象称为记忆的恢复。因此人们认为长时记忆的遗忘,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遗忘在机制上有所不同,可能不是痕迹消退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使信息提取发生了困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