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牙支抗
1)  Tooth-borne
牙支抗
1.
Thus we implored self-made tooth-borne di.
所以本研究采用了自制的牙支抗装置进行了山羊下颌骨的DO,观察了装置及山羊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牵引区内的组织学变化规律、超微结构改变、牵引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特点、信号分子的参与以及参与调节新骨形成的因子及蛋白的mRNA表达规律,以期深入了解DO过程,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2)  Anchorage molar
支抗牙
3)  molar anchorage
磨牙支抗
4)  Anchorage of molars in level
磨牙水平向支抗
5)  Tooth-borne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牙支抗牵张成骨
6)  Rest between teeth
牙间支托
补充资料:马牙半支
【通用名称】
马牙半支
【其他名称】
马牙半支 (《纲目拾遗》)
【异名】
马牙苋(《奇方类编》),酱瓣半支、旱半支(《百草镜》),酱瓣草(汪连仕《采药书》),酱板豆草(《周益生家宝方》),铁梗半支、山半支(《纲目拾遗》),佛甲草、半支莲(《浙江民间草药》),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四川中药志》),仙人指甲(《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的全草。
【植物形态】
凹叶景天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17厘米。茎下部匍匐,节上生须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方形,棱钝,有槽,平滑。叶对生;倒卵形至倒卵状匙形,长约1~2.7厘米,先端圆,中间微凹,基部沿茎下伸,成半圆形耳垂,全缘,光滑,表面绿色,中肋基部微凹,顶端不显,背面中肋处为极细纵沟纹。复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绿色,匙形,长不到花瓣的1/2;花瓣5,黄色,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尖锐;雄蕊10,花丝细长;心皮5,分离,基部微合,胚珠多数。蓇葖果。花期夏秋间。 生于田野向阳处及山野溪旁岩石上。分布华东、华中、西南等地。 此外,圆叶佛甲草亦同等入药,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叶的先端钝圆而不凹。分布于华东地区。
【采集】
夏、秋收采。
【性味】
酸,凉。 ①《纲目拾遗》:"性寒。 ②《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⑧《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治痈肿,疔疮,吐血,衄血,血崩,带下,瘰疬,黄疸,跌扑损伤。 ①《纲目拾遗》:"消痈肿,治湿热,利水和血。治肠痈,痔漏,蛇咬,疔疽,便毒,风痹,跌扑,黄疸。擦汗斑尤妙。"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热病,吐血,衄血,下血,红崩及疮毒红肿。"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疮毒红肿:六月雪、芙蓉叶、鱼腥草。共捣绒敷。(《四川中药志》) ②治吐血,衄血:六月雪同猪肉炖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瘰疬:马牙半支作菜常服。(《纲目拾遗》) ④治淋疾:芝麻一把,核桃一个,石上马牙苋。共捣烂,滚生酒冲服。(《奇方类编》) ⑤治水臌:酱瓣草捣,合麝香贴脐眼。(汪连仕《采药书》) ⑥治疟:酱瓣豆草,略洗蒸熟,一日晒干,不干焙之,每斤配老姜一斤,磨细收贮。一日者一钱,二日者二钱,三日者三钱,酒凋服,服后次酒至醉。(《周益生家宝方》) ⑦治急痧:酱瓣草阴干,每服三钱,水煎服。(《纲目拾遗》) ⑧治狗咬:以酒洗净疮口血,捣酱瓣半支罨上。(《纲目拾遗》)
【备考】
《纲目拾遗》:"马牙半支有二种,有红梗青梗之别。治妇人赤白带第一妙药。赤带用赤梗者,白带用白梗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