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犯罪
1)  Crime [英][kraɪm]  [美][kraɪm]
犯罪
1.
Study on Several Issues of Criminal Law being Suitable for Food Safety Crime;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2)  Crimes [英][kraim]  [美][kraɪm]
犯罪
1.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Control and Scout of the Three kinds of Crimes,Investigate Deeply and Strike the Underground Crimes;
加强对“三类案件”的防控和侦查预警 深挖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3)  criminal [英]['krɪmɪnl]  [美]['krɪmənḷ]
犯罪
1.
As records of guilt,criminal records can make actors lose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rights or qualification in some degree.
因此,在前科消灭已成为各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潮流的背景下,无论从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实现刑罚目的的角度考虑,我国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科消灭制度。
2.
The criminality about absorbing deposits outside of account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the newly emerging things in financial domain in our country.
金融机构账外吸收存款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行为,发生的案件涉及的案值往往十分巨大,而对该类行为的定性又存在一定的难度。
3.
Two-year Laws and Decrees and Book of Zouyan which were in the bamboo slips of Zhangjiashan conserved many datum about fe-male crimin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an Dynasty.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和《奏谳书》中保存了不少有关汉初女性犯罪及其处罚的材料。
4)  delinquency [英][dɪ'lɪŋkwənsi]  [美][dɪ'lɪŋkwənsɪ]
犯罪
1.
On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2.
Discussion on the factor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caused by the family;
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成因
3.
“Tripartite combination”educational network, including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ety education, must be set up positively so as to prevent and correct minors’ misconduct and delinquency effectively.
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是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遏止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5)  commit crimes
犯罪
1.
Its features are as follows:it is obvious to flee hither and thither to commit offenses and commit crimes of gang of clan;crimes tend to be scale-r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concealing places of making fakes are under mask and the methods of crimes are more surreptitious;Damage is gradually more severe.
制贩假硬币犯罪呈现以下特点:流窜作案、家族式团伙作案突出;犯罪活动日趋规模化、专业化;制假窝点隐蔽并加以伪装,作案手段日趋诡秘;危害日益严重。
2.
They commit crimes mainly because of the deviations betwee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diseases and negative social effects.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和快速增长等特点。
6)  criminals [英]['kriminəl]  [美]['krɪmənḷ]
罪犯
1.
The PANSS on probation in the criminals with schizophrenia;
PANSS在罹患精神分裂症罪犯中的试用
2.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minals Types Violating Regulations and Mental Health;
罪犯违规类型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3.
Features and Prison Transform Countermeasures of Criminals Involved in Gang,Drugs and Firearms;
涉黑涉毒涉枪罪犯的特征及监管改造对策
补充资料:犯罪
犯罪
guilt

   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照法律应处以刑罚的行为。在剥削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把侵犯本阶级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以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危害社会而应受刑事制裁的行为,也被认为是犯罪。但这种行为危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犯罪在阶级实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特征 包括:①社会危害性。行为如果对国家、社会或公民个人没有危害性或者危害很轻微,就不能构成犯罪。②违法性。它是犯罪的一种客观属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行为缺乏违法性,就不能构成犯罪。在一些场合,行为虽然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但是排除了违法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③有责性。即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有一定的故意或过失。这是犯罪的主观属性。行为缺乏故意或过失,就不会构成犯罪。④可罚性。即按照行为人所负的责任达到了可以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受惩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只有少数犯罪行为,由于刑事法律规定的某种原因,可以免除处罚,但仍然是犯罪。
   犯罪与违法是有区别的。违法指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犯罪如前所述,必须具有违法性;但违法行为不完全是犯罪。二者的区别,依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而定。因此,区别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和其他违法行为比较困难。一般说,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其前提是具有犯罪的一切特征,并可受到刑罚的惩罚。而其他违法行为,可能在形式上符合犯罪的特征,但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只负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犯罪构成 确认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和。它是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线,也是应否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构成犯罪必须具备4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
    犯罪客体 即被侵害的、为刑事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即国家以刑事法律确定为危害社会因而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以及以行为为中心的其他客观事实特征(如行为的结果,行为和结果的因果关系,行为的方法、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它是区别此罪与彼罪以及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志。企图杀人、偷盗的想法不构成犯罪,只有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行才能成为犯罪行为。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核心,没有行为,就不可能存在任何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 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通常只限于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有些国家规定法人也可作为犯罪主体。中国有关法律规定,法人犯走私罪、逃汇套汇罪、受贿罪、行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即法人可以作为上述罪的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 即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包括行为人在犯罪时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有时法律还规定必须具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构成故意必须有两个要件:一是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如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认识其所作的行为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二是具有行为的决意。这种决意又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并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决意实施行为,称为直接故意;二是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但听其自然仍决意实施行为,称为间接故意。故意还可按以下情况分类:①从对犯罪事实是否有确定的认识,可分为确定的故意和不确定的故意。②从对行为是否出于预谋看,可分为预谋故意和一时故意。③从对行为发生的时间看,可分为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选择性要件,只有当法律明文规定时才能成为必备要件。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决意的动因,犯罪目的是犯罪希望达到的外部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过失也有两种:一种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这种过失叫疏忽大意过失。另一种是行为人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而实施其行为,致使这种结果发生。这种过失叫轻信过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