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颗粒膜蛋白-140(GMP_(140))
1)  Grannule membranal protein-140
颗粒膜蛋白-140(GMP_(140))
2)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
颗粒膜蛋白-140
3)  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
α-颗粒膜蛋白-140
1.
Peripheral arterial blood was collected to detect 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platelet count and the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AR) at immediately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T1),30 minutes after beginning of CPB(T2),the end of CPB(T3) and 1 hour(T4),2 hours(T5),24 hours(T6) after the end of CPB.
于诱导后即刻(T1),CPB开始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后1 h(T4)、2 h(T5)、24 h(T6)分别采集外周动脉血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及血小板计数(PLT)。
4)  GMP-140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1.
Objective: To measure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 and GMP-140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igna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opidogrel.
目的: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RP(C-反应蛋白),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浓度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和临床疗效。
5)  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
α颗粒膜蛋白-140(GMP)
6)  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
α-颗粒膜蛋白(GMP-140)
补充资料:枚乘(?~公元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于是枚乘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预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兵败身死。枚乘也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称病离职,仍旧到梁国,为梁王的文学侍从。梁王的客卿皆善辞赋,而枚乘的造诣最高。梁王死后,枚乘回到淮阴故里。武帝即位,慕其文名,派"安车蒲轮"接他入京,终因年老死于途中。
  
  据《汉书·艺文志》,枚乘有赋9篇,今传赋3篇,其中《七发》见于萧统《文选》、《柳赋》见于《西京杂记》、《梁王菟园赋》见于《古文苑》。后两篇前人疑为伪作,公认可靠的只有《七发》1篇。《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七发》的艺术特色是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七发》体制和描写手法虽已具后来散体大赋的特点,但却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堆叠奇字俪句,而是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如赋中写江涛的一段,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江涛汹涌的情状,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再如赋中用夸张、渲染的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用音节铿锵的语句写威武雄壮的校猎场面,也都颇为出色。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等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枚乘散文今存《谏吴王书》、《重谏吴王书》两篇。对吴王濞反汉,枚乘曾两次上书谏阻,痛陈利害,表现了一定的政治识见和维护统一局面的政治态度。枚乘散文善用比喻,多用排句和韵语,具有明显的辞赋特点。
  
  徐陵《玉台新咏》载有《杂诗》9首,指名为枚乘作。刘勰称"古诗佳丽,或称枚叔"(《文心雕龙·明诗》),萧统《文选》列为无名氏作。后人多依《文选》,认为非枚乘作品。
  
  《隋书·经籍志》有《枚乘集》2卷,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