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ushu exercise
武术锻炼
1.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400 injuries of mass wushu exercises by checking all references,comparing and discussing,this article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take exercises and wushu scientifically during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座谈法等方法,对400名有损伤史的群众武术锻炼者运动损伤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全民健身中群众习武强身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2)  Martial arts
武术
1.
The precaut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injury parts of young martial arts play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损伤分析与预防措施
2.
Construction of ethics for contemporary martial arts;
当代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
3.
Analyse Ordinary Universities Tae Kwon Do And Martial Arts Present Situation;
普通高校跆拳道与武术开展现状分析
3)  wushu
武术
1.
About Sugar Supplement in Wushu Training;
武术运动员训练中糖营养素的补充
2.
The study on The Wushu Player’s Psychological Relaxation Techniques;
武术运动员心理放松的练习方法
4)  martial art
武术
1.
The Beauty of Roundness——One Important Representing Form of Martial Art Beauty;
圆美——武术动作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2.
Speculation on the Martial Art Form from the Gong Shun-long s Proposition "A White Horse is not Equal to Horse";
试以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思辨武术套路节奏
3.
The caus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martial art in East Guangdong;
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
5)  Chinese wushu
武术
1.
Significance of Present Age on Study of Culture&Education for Chinese Wushu;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2.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Wushu Entering 2008 Olympic Games;
中国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探析
3.
The strategy of how to promote Chinese wushu to become an Olympic sport event is explored.
促使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策略是抓住机遇、继承传统、改革创新,以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为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的风采和魅力,搞好武术创新和竞赛体制、规则及裁判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奥运的要求,促使武术早日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6)  Wu Shu
武术
1.
How the Traine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 Wu Shu Well;
体育实习生怎样上好武术教学课探微
2.
Huizhou Regional Wu Shu: a Phenomenon of Folk Culture;
徽州地域武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综述
3.
Inquiry into Normal Schools Offering Wu Shu Course Facing Countries;
师范院校面向农村开设武术课的探讨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简称锻炼标准。中国为了实现体育的根本目标而制定的一项体育制度。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广大青年、少年和儿童经常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1952年 6月2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在大会通过的《关于一九五二年开展体育运动的计划大纲》中便提出:逐步建立基层体育组织及推行"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的体育制度。以后在各地试行的基础上,国家体委参照当时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制定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劳卫制》,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于1954年5月4日颁布全国试行。1956年和1958年先后两次修改,1964年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65年修改后试行。1974年又重新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和项目标准(草案),于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1979年底开始,对施行《锻炼标准》的情况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又经20个省、市大规模的测试和实验,重新修改了《锻炼标准》。1982年 8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施行。实践证明,推行《锻炼标准》有利于激发青年和少年自觉地有计划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有利于提高体育课质量和丰富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体育人才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利于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青年、少年和儿童的体质特征,为经济建设、国防及医学卫生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特点是:①从增强人民体质出发,以全面锻炼青年、少年和儿童的身体为重点。②根据中国青年、少年和儿童体质现状和学校实际条件制订,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简便易行。③在分组上,采用按年龄分组与按年级分组并行的办法,在学校实行按年级制订评分评级标准的办法,不但照顾锻炼者的年龄差异,也适合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关于学段、年级划分的实况。④项目的选择和标准的确定,照顾到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经济生活和地理条件不同的实际,所选项目适应性强,便于推广。⑤采用评分法衡量测验成绩,能激发青年、少年和儿童积极地持久地锻炼身体,并能客观地检查他们体质状况和实施体育的效果。
  
  《锻炼标准》的评级标准,是对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五项总分,确定达到的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见附表)。但无论那一级标准,各单项都必须达到45分。这种单项基础分和各项总分结合评级的做法,有利于促进青年、少年和儿童身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群众体育司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