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联合抗菌作用
1)  consolidated anti-bacterial action
联合抗菌作用
2)  Combined antifungal activity
联合抗真菌作用
3)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
联合抗肿瘤作用
4)  combined antisepsis
联合抗菌
5)  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抗菌作用
1.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dl-7-(4,4-dimethyl-3-aminomethylpyrrolidinyl)-quinolones;
dl-7-(4,4-二甲基-3-氨甲基-吡咯烷-1-基)-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菌作用
2.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7-(7-aminomethyl-5-azaspiro [2,4]hept-5-yl)-1-cyclopropyl-6-fluoro-8-methoxy-1,4-dihydro-4- oxo-3-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and its analogues;
7-(7-氨甲基-5-氮杂螺[2,4]庚烷-5-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抗菌作用
3.
Study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in vivo;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6)  antimicrobial activity
抗菌作用
1.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including the inhibition zone, MIC value and inhibition activity of gaseous state, were studied.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咖喱粉精油,测试这种精油对几种常见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大小)、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及气态防腐效果,探讨了咖喱粉精油的抗菌作用。
2.
In this paper,the bromosorbic acid was firstly synthesized,and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oward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romosorbic acid had highe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sta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sorbic aci
山梨酸经化学修饰合成溴代山梨酸后 ,抗菌作用显著增强 ,抗菌作用稳定性显著提高 ,半衰期延长了 3 3倍 ,在水中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 ,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 composites(nHA-PA66) as a pulp capping agent.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对龋性牙本质中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补充资料:化学物质联合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
  
  类型  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四种类型:①增强作用(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物质的总作用强度大于其中各个成分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成分能促使机体对其他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延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产物等,从而使毒性增强。如农药马拉硫磷和苯硫磷的联合作用即属于增强作用,因为苯硫磷能抑制肝脏中降解?砝蛄椎孽ッ福孤砝蛄椎慕到馐茏瑁拘栽銮俊"谙嗉幼饔谩A献饔梦镏实淖茏饔们慷龋扔谄渲懈鞒煞值ザ雷饔们慷鹊淖芎汀8鞒煞种渚砂幢壤〈硪恢殖煞帧5备鞒煞值幕Ы峁瓜嘟⑿灾氏嗨啤?靶器官相同或毒作用机理相同时,其生物学效应往往呈相加作用。丙烯腈和氰氢酸的联合作用便是一例。③独立作用。各成分产生的毒作用机理彼此各不相同,互不影响。由于各成分对机体的侵入途径、方式、作用的部位是各等都不相同的,因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彼此无关。各成分不能按比例互相取代。独立作用产生的总效应低于相加作用,但不低于其中活性最强者。④拮抗作用(抑制作用)。联合作用物质的总强度小于其中任何一种成分的单独作用强度,即其中某一成分能促使机体对其他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产物等,从而使毒性降低。例如亚硝酸盐和氰化物的联合作用就是拮抗作用。
  
  确定方法  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尚无标准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五种:①过筛试验。将联合作用物按相加作用预测的半数致死量LD50,给予实验动物,其死亡率大于或等于80%为增强作用;小于或等于30%为拮抗作用;在两者之间为相加作用。②等效应图法。用作图的方法来评定甲、乙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其步骤是:先在坐标纸上画出坐标,在纵横轴上分别标出甲、乙毒物的LD50及其95%可信限的剂量(见急性毒作用),然后将这两种毒物的相应参数点用线联接起来,中间实线为两毒物的LD50剂量的连线,上下两条虚线为95%可信限剂量的连线。全图划分为四个等效应区,虚线间的范围为相加等效应区;下侧虚线为弦的直角三角形内为增强等效应区;上侧虚线为弦的直角三角形内为独立等效应区;在上侧直角三角形以外为拮抗等效应区。当需要确定此甲、乙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的类型时,可将实验获得的两种毒物的联合LD50中的各自含量分别标在纵横坐标轴上,并垂直于轴延伸相交于一点,若此点(如图中A点)落在相加等效应区内为相加作用;若落在其他等效应区内即为与该区相应的联合作用。图表示三氧化二砷与氯化汞(每公斤的毫克数)的联合作用为相加作用。这是近年来修正后的等效应图。以往一直将此图划分为三个等效应区,没有分出独立等效应区。即在相加等效应区以上的均被定为拮抗等效应区。③计算法。运用下列D.J.芬尼(1952)提供的相加作用的数学模式,计算出混合毒物的LD50的预期值P,并求出它与LD50的实测值O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便可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计算预期值P的公式如下:
  
  
  
   式中A、B、C......N为各成分单独的LD50。α、b、c......n为各成分在混合毒物中占的相对含量 (α+b+c......+n=1)。当P/O比值在1左右的一定范围内为相加作用;小于此范围为拮抗作用;大于此范围为增强作用。此范围的宽窄,可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状和毒作用特性,并结合实验指标的灵敏、准确程度确定。M.L.凯普林格等(1967)用15种有机农药配对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认为P/O比值在0.57~1.75之间为相加作用。H.F.史密斯等(1969)用27种工业有机毒物配对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认为比值在 0.4~2.7之间为相加作用。④统计学处理。即将单项毒物进行毒性试验的结果与联合毒性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根据其差别有无显著性来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⑤如实验结果非常明显,可直接描述,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影响联合毒作用的因素很多,例如动物种属、毒物剂量、毒物配比、摄入次序、摄入方式、间隔时间、观察指标,以至混合物的pH值等,均可影响其生物学效应。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轻易外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