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4-[2'-(反式-4″-戊基环己基)乙基]环己酮
1)  trans-4″-pentylcyclohexyl)ethyl]-cyclohexanone
4-[2'-(反式-4″-戊基环己基)乙基]环己酮
2)  4-Pentyl-[2-(trans-4-ethylcyclohexyl)ethyl]cyclohexane
4-戊基-[2-(反式-4-乙基环己基)乙基]环己烷
3)  4-(4'-trans-rrpentylcyclohexyl)cyelohexanone
4-(反式-4'-正戊基环己基)环己酮
4)  4,4-Dimethyl-4-cyclohexyl-2-butanone
4-环己基-4-甲基-2-戊酮
5)  trans-4'-Ethyl-2-fluor-4-(4-pentylcyclohexyl)-1,1'-biphenyl
反-4'-乙基-2-氟-4-(4-戊基环己基)-1,1'--联苯
6)  2-Fluoro-4-ethyl-4'-(2-(trans-4-n-pentylcyclohexyl)ethyl)-1,1'-biphenyl
2-氟-4-乙基-4'-(2-(反-4-正戊基环己基)乙基)-1,1'-联苯
补充资料:戊己桥

戊己桥,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成于道光己酉年(公元1849年),各取起迄旧式纪年中的第一字作桥名,因名“戊己”。它是浙东古代第一长桥,这里既无古木翠竹相依,又无村舍茅亭为伴,它静静地横亘在宁海县东的胡陈港尾部,即中堡溪的入口处,长桥至今己有150年了。

戊己桥由3块长条石并列连成桥面,全长为137.5米,宽1.65米,条石厚0.3米,桥高2.65米。此桥俗称48洞桥,据说在建造公路时被填了一个桥孔,现存47孔,桥墩厚为0.35米,由长度为3-4米的长条石互相榫接。一望无涯的长桥,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张村通向桥南车家村的捷径,行走在桥上的脚步声清脆而悠远,回荡在青山绿野之中。

戊己桥的桥下,是源于海拔800余米大丹山和茅芦岗的中堡溪。每到雨季,溪水汹涌奔腾,汇入胡陈港,流向三门湾。如果洪水暴发,急流还可从桥上漫过,故建桥的工匠把迎水一方的桥墩凿成圆棱形,以减少水的阻力,而在背水一方增加了数十条斜柱作支撑,这种巧妙地处理流水冲力的科学办法,确保戊己桥抵御百余年洪峰的猛烈侵袭而巍然不动。

戊己桥是浙东一座罕见的跨海长桥,三门湾的海潮昼夜出入于桥下,故桥墩有严重的海蚀痕,有的己千疮百孔,很像密集的蜂巢。但由于来自上游的淡水交汇,桥下却不生牡蛎之类的海生贝类。47个桥孔中,以中孔为最大,跨度达4.3米,其余均在3.5米左右,这是为便于船舶出入,而在靠近桥心部份的桥面上,还凿有当年设置竹木扶栏的孔洞,使往来行人在洪水漫桥面时可扶住木栏涉水而过。由此看来,这座初看平凡无奇的浙东第一长桥,其实建造难度非同一般。

首先是海涂基础松软,众多的石柱墩在海涂地质上很难固定。如1976年建造胡陈港拦港大坝时,曾7次失败,都因地基所致;其次是三门湾的风暴、胡陈港的海涛和中堡溪的急流,时时威胁桥墩的安全。但戊己桥至今仍完好无损,堪称“鬼斧神工”。因此,戊己桥是浙东民间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卓绝创造的真实体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