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出丝
1)  exflagellation
出丝
1.
Effects of oviposition of anopheles stephensi on malaria exflagellation inducing substance in the different organs;
斑须按蚊产卵对不同器官出丝诱导物质的影响
2.
Comparison of exflagellation inducing substance in head and salivary gland of Anopheles stephensi;
斑须按蚊头及唾液腺疟原虫出丝诱导物质的比较
3.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alaria Exflagellation in the Mosquitoes;
蚊体内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机制的研究
2)  single fiber pull-out test
单丝拔出
1.
In this work,silane coupling agents were used for the surface treatment-of theKevlar-49 fibers,the interfacial strength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ingle fiber pull-out tests.
用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以有机硅表面处理剂处理的Kevlar-49-环氧树脂体系界面相。
3)  silk yielding
出丝率
1.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process improving cocoon quality and analysis of some factors affecting silk yielding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author suggests some ways to further improve silk yielding, e.
通过对山东省近10年来茧质提高过程的回顾与影响出丝率提高诸因素分析,提出了继续提高出丝率的途径,如改良蚕品种、提高科学养蚕技术水平、加强收烘管理工作标准化及蚕茧质量监督管理等。
2.
uantitative analyses are made on such factors as reelable cocoon ratio, cocoon quality,cocoon cooking/silk reel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at affect silk yielding of fresh cocoons,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s presented to improve reelable cocoon ratio,cocoon quality and cocoon cooking/silk reeling levels.
本文就上车率、茧质、煮茧缫丝技术与管理三因素对鲜茧出丝率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上车率、改善茧质和提高煮缫水平的相应措施。
4)  Silk export
丝绸出口
5)  screw-extrusion quality
出丝质量
6)  Raw Silk Exportation
生丝出口
补充资料: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丝织品
      1982年 1月在中国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战国中晚期(公元前3世纪)墓出土一批丝织品文物,现存荆州地区博物馆。墓葬位于楚故都纪南城西北约 8公里。大多数丝织品出自棺内的一件衣衾包裹,计有锦衾3件,夹衾()1件,锦袍8件,单衣3件,夹襦1件,单裙2件,锦袴 1件及其他丝质物件。衾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衣袍均为交领右衽、直裾(见彩图)。多数衣衾以绣品作面。除一件绣品以罗作地外,其余皆以绢为地。针法以锁绣为主,偶而间以平绣。各种图案的主要部分都是满绣,用若干行锁绣紧密排列,不显绣地。有些部位采用间绣,以单行或数行锁绣排列成稀疏的线条。锁扣长0.7~4毫米,宽0.4~1.2毫米,比西汉初年绣品的锁扣更为细长。绣线的颜色有淡黄、金黄、土黄、草绿、赭、绛红、深褐、靛蓝等。绣品的花纹主要由龙、凤、虎等组成,其中以蟠龙飞凤纹、对凤对龙纹、龙凤相蟠纹和龙凤虎纹最为精美。丝织物品种有绢、绨、纱、绮、罗、锦、偏诸、绦等。
  
  
  ① 绢:各件的稀密程度出入较大。最稀的绢密度为44×32根/厘米2,最密的绢密度为164×66根/厘米2。有少数的绢丝线扁平多毛茸。有的绢则呈现纬向的"畦纹",有的经过压光处理。
  
  ② 罗:绞经网孔状织物。罗孔较大,每隔4根纬线为一个循环。皂色。经纬密度为46×42根/厘米2
  
  ③ 锦:经线提花织物。属经二重组织。表经采用三上一下组织,里经采用三下一上组织。同一组的表经和里经在交换时则多采用二上二下组织。经密一般是纬密的3倍以上。二色锦的花纹主要有:丙丁纹(形状类似古文字中丙丁两字的合文)、凤鸟凫几何纹、小菱形纹、十字菱形纹、黄黑条纹等。前两种花纹的锦都采用分区配色的方法,纹样和色彩顺经线方向作条带布置,各条带间图案上下错位,形成色彩多样、纹样变化的图案。小菱形纹锦采用"挂经"的办法,在菱形的中部显现绛红色的花芯。十字菱形纹锦的大十字横道部分布置着两种颜色的纬线、绛红色纬线浮织物表面,纬浮长越过25根经线显出花芯。黄黑条纹锦的经线分作两区布置,每区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经线。织物具有正反面相同的效果。三色锦大多由褐(或棕)色、绛红色、土黄色三组不同颜色的经线织成。褐(或棕)色线多用作地纹经。花纹以几何纹为主。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大菱形纹,由各种形状的磬形合成,其中填充各种小几何形。构图比汉代的矩纹锦更为复杂,反映了明显的前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三色锦以舞人动物纹锦的花纹最为突出。以歌舞人物和六种不同姿态的龙、凤、麒麟构成横向花纹,通贯全幅。花纹经向长5.5厘米、纬向宽49.1厘米。
  
  
  ④ 偏诸:一种专门用于衣袍领缘或腰襻的纬起花织物,幅面很窄,宽2.1~6.8厘米。依不同的织造方法分作两类。一类花纬较地纬细,用"抛梭"法织入。在起花部位地纬(通纬)与花纬相间配置(图1 )。花纹较稀疏,由菱形和花卉组合而成。另一类偏诸的花纬用类似"通经回纬"的挖梭方法织入。起花部位的花纬和地纬(通纬)相间排列。花纬一般有1~3色,都比地组织的经纬线要粗,便于遮盖住地组织,并使花纹有立体效果。花纬在织物表面的浮长一般是 2,在少数部位是3。在织造纬向同一颜色的花纹时,花纬采用连续穿绕的方法从相邻的每两根经线之间向左右各穿过一次。某一局部图案织完便将花纬断开或引向他处。在不起花部位,花纬沉入织物反面。偏诸的花纹主要有田猎纹、龙凤纹和六边形纹等。这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纬起花丝织品。
  
  
  ⑤ 绦:用于装饰衣物的窄带。出土的绦皆为针织品,分属纬编组织和单面纬编提花组织(图2)。绦宽3.5~17毫米,纵行有3、11、13三种。前者由于卷边,在自然状态下外表呈圆形。后两种外观较平整,两边微卷。出土的绦都具有良好的纵向拉伸性,横向拉伸性较差,不易脱散。各种绦均用双股丝线编结,线投影宽度0.25~0.4毫米,加S拈,拈度1000~3500拈/米。线圈以重叠的方式串套,即每成一圈要从同一纵行中已成的两个线圈中穿过,形成状如"e"的闭口线圈,在绦的正面形成较长的圈柱。圈高1.5~5毫米、 圈距1.1毫米。编结方向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每一横列编结完成后,丝线转入绦的背面,穿过一层与绦宽度相近的衬绢,斜向左上方(从绦的背面看)越过已编结好的横列,继续从同一方向编结下一横列。因此,在衬绢上布列着左右横置的丝线,接续新线段时线头留在衬绢下,然后把丝线引向编结处,穿过衬绢到绦的正面。纬编组织的绦交替使用黄、绛红、棕三色丝线编结成横带纹。单面纬编提花绦则根据花纹的配置,在各横列中或用单色丝线,或用二色丝线,在不提花的横列中,只用单色丝线,绦的反面没有浮长线。在提花的横列中使用二色丝线交错成圈,不成圈的丝线在绦的背面作延展的浮长线过渡到成圈部位。在两个花纹之间则与纬编组织绦一样,交替使用三种颜色的丝线编结成横带纹。提花绦的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方格纹、十字状菱形纹。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手工编结的针织绦。(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