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活性组蛋白
1)  active histone
活性组蛋白
1.
The normal histone was artificially phosphorylated,while the active histone dephosphorylated,and the degree of phosphorylation was check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Syngenei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these different histones,we detected the autoantibodies in serum,including anti dsDNA, anti histone, and anti ENA antibod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将正常淋巴细胞组蛋白人为加磷酸、活性组蛋白人为去磷酸 ,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磷酸化程度 ;然后用以上不同组蛋白同系免疫BALB/c小鼠 ,用ELISA法测定IgG类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及肾脏病理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溶性核抗原抗体。
2)  active protein
活性蛋白
1.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active protein in rape pollen;
油菜花粉中活性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2.
A new HPLC elution technique consisting of pH/ion-pair bimodal elution was es- tablished to separate and purify the active protein(s) from camelus seminal plasma.
利用一种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洗脱技术,建立了 pH缓冲液/离子对二元洗脱模式,对双峰驼精清的两种提取物的反相柱上进行了分离,得到了较纯的活性蛋白组分。
3.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ctive protei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gainst TMV replication in tobacco leaves.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y33分泌蛋白为试验对象,在Nc89上接种TMV6h后,接种叶片悬浮于活性蛋白不同稀释浓度及无菌水中48h后,取出做摩擦接种三生烟试验和ELISA检测病毒含量试验。
3)  bioactive protein
活性蛋白
1.
Isolation and antioxidation of bioactive proteins from Meretrix meretrix;
文蛤活性蛋白的分离及体外抗氧化作用
2.
Because the isolation of low-abundant proteins are very difficul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eech bioactive proteins only focused on the hirudin.
但是由于组织蛋白提取尤其是微量蛋白提取方面的困难,目前水蛭活性成分的开发研究主要是水蛭素,其它活性蛋白尚未开发,造成水蛭资源的大量浪费。
4)  protein activity
蛋白活性
5)  rhAPC
重组人活性蛋白C
1.
Direct detec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activated protein C (rhAPC) level in cell culture by the improved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改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重组人活性蛋白C含量的研究
2.
Cloning of recombinant human activated protein C(rhAPC) gene, constructing expression vector and high expression of rhAPC in mammalian cells;
重组人活性蛋白C的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以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6)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非组蛋白表达活性
补充资料: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的与 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或剩余蛋白质。组蛋白于1834年由德国科学家A.科塞尔发现。
  
  组蛋白对染色体的结构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是由重复单位──核小体组成。 每一核小体包括一个核心8聚体(由 4种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的各两个单体组成);长度约为2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一个单体组蛋白H1。长度约为140个碱基对的DNA盘绕于核心8聚体外面。在核心8聚体之间则由长度约为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这种DNA称为"接头"DNA。
  
  组蛋白的组分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分别用字母或数字命名,命名方法也不统一,如H1或称F1,Ⅰ;H2A或称F2A2,Ⅱb1;H2B或称F2B,Ⅱb2;H3或称F3,Ⅲ;H4或称F2A1,Ⅳ。有核的红细胞或个别生物体中,还存在特别的组蛋白成分,红细胞中为H5或F2C,Ⅴ,鲑鱼组织中为H6或T。H2A、H2B、H3、H4组成核小体的核心,也称核心组蛋白。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又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来说,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其中H1变化较大,H3和H4变化最小。如对小牛胸腺的5种组蛋白,豌豆苗组蛋白的H3、H4和兔胸腺组蛋白H1等的一级结构比较中发现,小牛胸腺和豌豆苗的组蛋白H4间只在60位和77位上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不同。但已知的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组蛋白的部分一级结构和动、植物的组蛋白间的差异较大。
  
  组蛋白合成后的修饰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 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 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 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 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 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细胞核内大量的酶。包括 DNA合成及修复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和连接酶,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如组蛋白在修饰过程中所需要的酶;②在染色体中起结构作用的蛋白质;③其他尚未阐明功能的蛋白质。非组蛋白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及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的非组蛋白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非组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和同源 DNA 结合,它们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体外能促进DNA的转录,所以有人认为染色质中的具有专一功能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转录的选择性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