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集体记忆
1)  collective memory
集体记忆
1.
From individual memory to collective memory——A dicussion of re-constructed narration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reflected in "Song of youth";
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从《青春之歌》看“革命文学”叙事的重构
2.
Taken Shanghai s lane culture as background and based upon Rossi s collective memory theory the importance to continue original life style in renovation process of street blocks is discussed.
以上海的弄堂文化为背景,由罗西的集体记忆理论出发,提出在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延续原有生活形态的重要性,并对上海的历史街区更新状况提出思索,指出了欧洲历史街区保护方式所带来的启示。
3.
Through some planning case studies,this paper reveals the spac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veryday urban space,and tells the changed and changing collective memory of urban space of Chongqing.
通过重要规划案例的分析,揭示了重庆日常性城市空间生产的过程,并对改写了的和改写中的空间集体记忆进行了总结。
2)  Urban collective memory
城市集体记忆
3)  Collective Historical Memory
集体历史记忆
4)  collective political memory
集体政治记忆
5)  studies on collective memory
集体记忆研究
1.
Collective memory is a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the studies on collective memory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sociology,history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集体记忆研究是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6)  memory antibodies
抗体记忆
补充资料:《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
      苏联大型纪念碑。1937年为参加在巴黎举办的艺术、技术和现代生活国际博览会苏联陈列馆而创作。
  
  雕像高24米,建在34米高的陈列馆上端,与陈列馆和谐一体,相得益彰。雕像以当时在雕塑中还不曾使用过的新材料──不锈钢制成。工人与女庄员的形象,昂扬向上,富有鼓舞力量。男女主人公各跨出一步,重心前倾,摆到身后的手臂,与飘带呼应,几乎接近水平位置,两人各用另一只手分别举起斧头、镰刀,在空中紧紧并列,构成了雕像的最高点。这件作品生动地反映了30年代苏联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面取得的成功,同时,也展现出对苏维埃国家未来充满着信心。
  
  苏联陈列馆的总体设计由建筑师Β.М.约凡提出。他当时对雕塑的要求是:①强调时代感,要求雕像富有纪念性和象征性;②雕像与建筑是一个整体;③用不锈钢做雕塑材料,融艺术与技术于一体,以体现艺术、技术和现代生活国际博览会的主题。1936年秋组成评审委员会,决定广泛征集雕塑稿。
  
  应征者大多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Β.И.穆希娜虽只是一位成就平平的应征者,但她的雕塑稿却使约凡惊喜非常。她没有用力表现人物性格,而以宏大气魄和纪念性,创造性地发挥了约凡的设计思想。按照约凡的设计,工人与女庄员并肩迈出"庄严的一步";穆希娜则大胆地加大其跨度,把它改成为"富有激情的步伐"。人物手臂的摆度随之加大,同时增加了飘带,并让飘带沿水平方向延展,似是随风飘摆,飘带的总长达30米,水平长度为 10米(建成后的重量达5吨),赋予了人物以无限活力,使整个雕像在庄重之中含有生气。
  
  
   
  
  穆希娜打破传统的垂直构图方法,改用高难度的水平构图,取得了成功。在大型纪念碑的创作史上,这是一个勇敢的举动。同时,它与建筑物十分谐调。
  
  由于雕像的动势被置于水平构图之中,从侧面看,雕像与建筑物构成一个由后向前逐级升高的阶梯形结构,作为最高一阶的工人与女庄员形象,是建筑物的自然延伸;从正面看,建筑物与雕像,比例得当,格调一致,陈列馆是雕像的坚实底座,而雕像则使建筑物更加雄伟、更有时代特色。
  
  《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的成功,还包含着应用技术的成果。雕像的制作,在中央机械铸造研究所李沃夫教授指挥下进行,仅用3个月时间即全部完工。
  
  
  由3位工程师根据材料的重量和风力,设计骨架;莫斯科天文气象局负责提供风力及日照等有关资料;一工程师专门负责装配。制做的过程是,先由穆希娜作出160厘米的雕像,再放大15倍,然后分割成若干小块,由有关人员按比例放大,翻制成不锈钢。助手伊万诺娃、泽林斯卡娅在穆希娜指导下进行各部分的修饰。雕像完成后,穆希娜感慨地说:"从我们这里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雕塑工程学。"
  
  巴黎的博览会结束之后,《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运回苏联,安置在莫斯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