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
1)  rock mass rating(RMR) classification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
2)  Geomechanical dassification method
地质力学分类法
3)  geo mechanical classification
地质力学分类
4)  rock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5)  blast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echanics of rockmass
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岩体力学性质
1.
NE folds formed early were modified by the nearly SE folds, the original reason of disharmonic folds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研究区南东向褶皱构造后期叠加于北东向褶皱,不协调褶皱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各层岩体力学性质的差异,上构造层的炭质、硅质薄层灰岩脆性较强,易弯曲褶断,下构造层的厚层、中厚层碳酸盐岩弹塑性较强,形成宽缓褶皱。
补充资料: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从工程地质学的观点出发,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岩体结构特性的形成和演变规律,用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裂隙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及岩体稳定性的学科。工程地质学的分支。
  
  发展简史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形成。1963年中国的谷德振在《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一文中提出构造断裂对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制约作用,以及软弱面控制岩体稳定性的概念。1965年孙玉科等在《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中提出 "岩体结构"的基本概念。1974年出版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著,明确提出以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地质构造现象,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岩体的稳定性,把地质研究与力学分析紧密结合起来。1979年,谷德振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中,系统阐述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岩体结构控制论,即岩体结构控制岩体稳定性的论点。在国际上,持有相似观点的主要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是L.缪勒和J.施蒂尼。
  
  研究内容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①岩体的物质基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及其特性;②褶皱断裂系统和构造应力场的地质力学分析;③岩体结构及其类型划分;④软弱结构面(软岩)的成因及其特性;⑤岩体的力学特性及其变形破坏机制;⑥岩体的赋存环境;⑦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即岩石建造的组合,需要运用岩石学、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岩体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对存在于岩体内构造断裂体系的分析,这必须基于地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其学科理论和方法。岩体稳定性评价,主要运用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数学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因此,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学各类学科、力学主要学科,以及物理学、化学等有关。
  
  

参考书目
   谷德振著:《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科学出版社,北京,1974。
   孙玉科、古迅著:《赤平极射投影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