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收藏现象
1)  collection appearance
收藏现象
1.
Analysis on the building of featured community under collection appearance;
浅析收藏现象下的特色社区建设
2)  absorptionphenomenon
吸收现象
3)  receptivity phenomenon
波吸收现象
4)  Phenomenon of the high income
高收入现象
5)  cryptogonomery
隐藏分核现象
6)  cryptic polymorphism
隐藏多态现象
补充资料:美术收藏
      对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古今美术作品进行收集和保藏。收藏品具有观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的文物价值,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能以可视的形象性和可存的物质属性,长久保存和流传下来以供后人观赏和研究。自古以来,美术作品都为人们文物收藏中的主要对象,并随着审美功能或其经济价值的加强而掀起一股又一股的收藏热。
  
  美术收藏的历史由来已久,许多文明古国均有源远流长的传统。相传中国早在公元前 6世纪的西周,已专设"春官之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周礼》)。以后,美术品主要被皇室、贵族、士大夫等上层社会所占有,为满足少数人的鉴藏、赏玩要求,往往深藏秘阁,世人轻易不得一见,故形成了藏品的高度集中、作品的私有化和封闭性、观者范围狭窄和审美趣味单调等特点。在改朝换代、社会动乱之际,藏品就难免遭到大量毁损的厄运。中国历代宫廷收藏,曾经历了几次大的聚散变迁。中国历代美术作品得以保存至今的已如凤毛麟角,且历尽沧桑,饱尝艰险。许多举世闻名的美术名作,都有一段辛酸、坎坷的流传历史。西方的美术收藏也大都集中于皇室宫廷,王公贵族和教堂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兴衰,也经历着聚散兴毁之运。
  
  18世纪以来,博物馆、美术馆相继建立,才使美术品由私有转向社会,由封闭转向开放,收藏范围不断扩大,机构性质也日趋多样。现代的美术收藏单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综合型。广泛收藏各门类、各时代甚至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著名的有中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卢佛尔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苏联俄罗斯博物馆等。②专科型。主要收藏某一门类、品种、时期、地域或某一流派作品的博物馆、美术馆,如以绘画为主的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民主德国德累斯顿画廊,奥地利的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苏联特列恰可夫画廊等;重点收集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中国美术馆;主要收藏希腊艺术的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还有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地方美术、印象派画家等各种单项的博物馆、美术馆等。③纪念型。收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美术家作品,如P.毕加索、H.马蒂斯、黄公望、八大山人、徐悲鸿等画家的纪念馆。④遗址型。主要指在历代美术遗址或考古发掘遗址上建立的保管所、研究所、博物馆,如罗马的竞技场、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中国的长城、敦煌石窟、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另外,许多美术作品还分散收藏于美术院校、文化中心等有关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家之室。
  
  美术作品的搜集,除了封建时代那种凭借权势、巧取豪夺等不正当手段外,一般是通过征集、收购、捐赠、调拨、发掘等途径。为使收藏的作品得以长久保存,藏品都要经过科学的鉴定以及登记、编目、定级、制档等一系列保管程序,并采取必要的消毒、修复、装裱等科学保护措施。对美术作品的保管、鉴藏、保护工作,中国自古以来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尤其在卷轴书画方面,公私庋藏的精品,大多经过精心的装裱、修复;在流传过程中,时有收藏、鉴定、过目者留下题识,盖上印章;经过认真的鉴别、品评、整理、研究,还撰写成类似目录的著录书,如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宋代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清代的《石渠宝笈》和《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这些题款、印章、著录书籍,为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价值、收藏、流传和变迁等历史情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目前,世界各国对现存美术作品的收藏情况也越来越重视,编辑了许多存世美术品的目录书籍和藏品图册,各种版本的《世界美术全集》、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藏品选集相继问世,美术收藏事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