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后殖民
1)  Post-colonial
后殖民
1.
Diasporic wri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nvironment;
后殖民语境下的流散写作
2.
From the Memory of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the Change of Japan's Image in Taiwan's Films
从殖民记忆到后殖民想象——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
3.
Postmodern 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post-colonial 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feminist 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e formed in 1950s to 1960s and cast their influence in the UK and the USA as well as in the Continental countries and China after 1990.
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以及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学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以后不仅在英美国家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国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postcolonial [英][,pəustkə'ləunjəl]  [美][,postkə'loniəl]
后殖民
1.
On the Writing Postcolonial Homestead of V.S. Naipaul;
论奈保尔的后殖民家园书写
2.
A Postcolonial Reading of Wide Sargasso Sea
“属下”的声音——《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
3.
This essay approaches Pocahontas with a postcolonial glance, particularly over two major concepts accordingly: binary opposites, Euro-centris
迪斯尼影视《风中奇缘》记录了早期西方殖民者的探险史,剖析两个对立群体的心理特征,本文受后殖民理论和文化研究启发,提出《风中奇缘》不是一部爱情剧,而是具有凝重历史感的文化身份讨论,同时也探讨了不同文化身份引起的解读差
3)  post-colonialism
后殖民
1.
The Colonization Tendency in Education of China——a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中国教育领域的殖民化倾向——一种“后殖民”的视角
2.
"Other s" Resistance——The Role of Translation i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 Oriental" Image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Post-colonialism;
“他者”的抵抗——论后殖民语境下翻译对“东方”形象的消解
3.
Buck had obvious post-colonialism tendency in her Chinese-subject novels.
赛珍珠作为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以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其身上的后殖民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4)  Postcolonialism
后殖民
1.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approach the filmic texts of the sixth-generation from the postmodern within a broa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postcolonialism.
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2.
With the methods of poststructuralism, deconstruction, feminism, and postmodernism, postcolonialism argues that imperialism dominates the Third-world in knowledge, language and culture.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它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心理学、政治科学和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与当代西方许多流行的理论思潮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5)  Post-colony
后殖民
1.
On Mo Yan s post-colony tendency——taking Sandalwood Penalty for example;
论莫言小说的后殖民倾向——以《檀香刑》为例
2.
On the Marginality of Naipaul and His Works under the Post-colony Context;
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及其创作的边缘性
6)  postcoloniality
后殖民性
补充资料:《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
      Β.И.列宁的著作之一。1920年 6月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前发表。1924年12月20日译载于广州《新青年》季刊第4号,现载《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1卷。当时共产国际面临亟待解决的任务是: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与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制定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策略。《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 就是列宁在共产国际召开 "二大"前夕,为这个目的起草并提交代表大会讨论后作为国际的纲领通过的。列宁在这篇著作中,论述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实质和道路,阐明了共产党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基本策略。
  
  列宁在此文中首先揭露了资产阶级在平等问题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提法的虚伪性、欺骗性,指出实现平等(包括民族平等)的根本条件是消灭阶级。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已被划分为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的条件下,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是要使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革命斗争,去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因为只有这种联合才能保证战胜资本主义。否则,谈不上消灭民族压迫。列宁从当时世界政治斗争的中心是反对与保卫苏维埃这一情况出发,强调民族解放运动必须支持苏维埃俄国,并与之结成紧密的联盟。列宁指出联邦制是各民族劳动者走向完全统一的过渡形式,它在俄国是适当的。列宁阐明了共产国际的民族政策,认为决不能象资产阶级那样,只是虚假地在形式上、口头上承认民族平等,而是要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把各国各民族无产者和全体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才能给各民族以平等;同时各国共产党还必须直接帮助附属国和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他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应当服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利益;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民族要为推翻国际资本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列宁规定了共产党在封建关系或宗法关系和宗法农民关系占优势的国家和民族中的政策和策略,指出必须反对封建宗法和宗教势力,积极支持这些国家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但在与资产阶级联盟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反对把这些资产阶级民主解放思潮涂上共产主义色彩。列宁还指出必须慎重对待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而造成的殖民地和弱小民族的劳动人民对压迫民族的不信任及小资产阶级民族利己主义的偏见,必要时必须作某种让步。
  
  列宁在这篇著作中阐明的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对于促进和加强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的联合,推动殖民地各国的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