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水汽试验
1)  water-steam test
水汽试验
1.
Allowed tolerance in standards of water-steam test methods for fossil-fired power plants;
火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中允许差分析
2)  water analog test
汽水比拟试验
1.
The methods of cascade test, water analog test are applied in the test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such as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supersonic cascade, mechanics, applied mathematics.
论述了1013 毫米长叶片气动性能试验研究的目的,应用平面叶栅气动试验、汽水比拟试验的方法,依据所涉及到的高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叶栅、力学、应用数学诸多学科理论对多种叶栅方案进行试验研究、方案比较、修改再设计而获得气动性能优良的长叶片。
3)  steam water test rig
蒸汽-水试验台
4)  SWEL (steam/water experimental loop)
蒸汽/水试验回路
5)  test system for automobile water seals
汽车水封试验系统
1.
The structure,technical parameters,main functions and design of test system for automobile water seals were introduced.
介绍了汽车水封试验系统的结构、技术参数、主要功能以及该试验系统的设计等。
6)  steam and water purity test
蒸汽与水纯度试验
补充资料:水汽输送
      大气中的水分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现象。是水文循环的一个环节。水汽输送分为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两种,前者主要把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形式。后者由空气的上升运动,把低层的水汽输送到高空,是成云致雨的重要原因。
  
  大气中的水汽虽然只占地球总水量的极小部分,但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很大和大气同地球表面的水分交换率极高,使水汽输送成为全球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一环。
  
  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输送用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描述。水汽通量分水平输送的和垂直输送的。水平输送的水汽通量指单位时间流经单位垂直面积的水汽量。方向与风向相同,单位为克每百帕厘米秒,水平输送的水汽通量可分解为经向输送和纬向输送两个分量。纬向输送的水汽通量,规定向东输送为正,向西输送为负;经向输送的水汽通量,规定向北输送为正,向南输送为负。垂直输送的水汽通量指单位时间流经单位水平面积的水汽量,规定向上输送为正,向下输送为负,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秒。水汽通量散度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去的水汽量,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由风和湿度资料可以计算出任一地点的水汽通量散度,并可用等值线表示出广大范围内的水汽通量散度场。散度为正的地区表示水汽自该地区向四周辐散,称该地区为水汽源;散度为负的地区表示四周有水汽向该处汇集,称该地区为水汽汇。
  
  水汽输送的分布  全球不同纬度带水汽输送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见,大约北纬10°至南纬10°之间地区为水汽辐合区,是水汽汇,该地区内降水大于蒸发。约北纬10°~35°和南纬10°~40°地区为水汽辐散区,是水汽源,该地区内蒸发大于降水。北纬约35°以北和南纬40°以南地区为水汽辐合区,是水汽汇,降水也略大于蒸发。
  
  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因此中国上空的水汽输送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大陆广大地区盛行西北气流,虽然所含水汽量很小,但风力强劲而稳定,一般可将水汽送过长江流域,华南和东南沿海仍有西南和东南气流将水汽输入大陆,可达云贵高原上空;夏季,西北气流退缩到北纬 35°以北。黄河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为夏季风所控制,南和西南气流携带丰沛水汽可送达华北平原。就多年平均而言,中国大陆的南边界、西边界、北边界为水汽入口,其中尤以南边界为主,东面为水汽出口。
  
  通过水汽输送的研究可以探讨气候的形成和天气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可以揭示包括大气水、地面水和地下水在内的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基本规律,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参考书目
   Unesco,World Water Balance andWater Resources of the Earth,the Unesco Press,Paris,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