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节水型园林绿地
1)  water-sav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节水型园林绿地
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China, we must green our motherland, In the face of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the situation of drought in the north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andscape, It is imperative under the situation to build water-sav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要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必须在全国城乡实行大地园林化,而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北方干旱少雨的现状,以及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势在必行。
2)  Water-saving Landscape
节水型园林
1.
Water-saving Landscape——The Inevitable Necess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节水型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Due to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using water of landscape in China,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water-saving landscape is put forward.
针对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以及中国园林发展中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国内外节水型园林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城市园林应从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式、水资源利用率、灌溉形式,中水利用及雨水收集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途径,努力推进节水型园林的建设,使之成为新型园林的主要发展模式。
3)  urban green space
园林绿地
1.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urban green spaces of Shanghai.;
上海园林绿地植被结构与温湿度关系浅析
2.
The ecological effects between pure woodland and mixed of urban green space;
纯林、混交林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3.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for air quality improvement,urban green space supplies many indis- pensable ecosystem services.
北京市城近郊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作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环境资源之一,园林绿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服务功能。
4)  green space
园林绿地
1.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Bactrocera dorsalis (Diptera:Tephritidae) occurring in the green spaces;
园林绿地中桔小实蝇种群消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2.
Based on a survey on exotic invasive plants of Shenzhen's green space,this paper confirms that Mikania micrantha and lpomoea cairica are the most harmful exotic plants in the city.
通过对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园林绿地中的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确定薇甘菊和五爪金龙为深圳市为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
3.
Urban green space is only system with self- purifying capacity in the urban artificial ecosystems and has an un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园林绿地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园林绿地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garden greenland
园林绿地
1.
Known as"Jiangbei water city",Liaocheng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ut the development of garden greenland is not assort with the city s.
作为秀美的"江北水城",聊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园林绿地的建设却没有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通过分析聊城市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其绿地建设进行展望。
2.
The studied result can provide a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truction of garden greenland of enterprise.
通过对汉江集团不同性质园林绿地面积等指标的详细调查,并统计各绿地乔灌物种的株数,按单位的性质进行园林绿地性质分析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得出不同性质的单位绿地所占面积、绿地性质、物种多样性指数是不同的。
6)  greenbelt [英]['gri:n'belt]  [美]['grin,bɛlt]
园林绿地
1.
An analysis of hard landscape design of greenbelt;
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
2.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ffect of different greenbelt in Guangzhou City;
广州不同园林绿地温湿效应的比较研究
补充资料: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中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
  
  发展简史 古代的园林主要属于皇室、贵族、僧侣、富豪所有,供少数人游乐、狩猎之用。规模较大的园林大多分布于城市外缘,数量少,分布不匀,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大。产业革命后,工业国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状况下,英国王室首先开放了一些皇家园林供公众享用。1858年,美国纽约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园之一──中央公园。一些著名的社会改革者和热心公益的活动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纷纷从事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他们都把发展城市园林绿地作为改造城市物质环境的手段,主张增大绿地面积,形成体系,使城市具有田园般的优美环境。1892年,美国风景建筑师F.L.奥姆斯特德编制了波士顿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方案,把公园、滨河绿地、林荫道连结起来。1898年,英国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在霍华德思想的影响下,以后又出现了有关新城和绿带的理论(见新城建设运动、绿带、楔形绿地)。科学家们也开展了植物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理论有了科学基础。
  
  作用 从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和环境美学等方面看,绿地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提高空气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蒸发到空气中,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某些植物能够吸收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而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某些植物能够分泌杀菌物质,有助于降低空气的含菌量。植物枝叶可以滞留、过滤空气中的尘粒,起着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热和通过浓荫的覆盖降低地面的热辐射,造成局部地区的温度较低,而周围地区温度较高,这样便会因温差而形成空气对流,可以改善小气候。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美化环境,满足精神需要 以各类建筑物为主体的城市空间环境,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植物以其纷繁的品种、色彩、线条、造型,丰富城市的景观,有利于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压力。将各类植物穿插布置在建筑之间和建筑周围,既可冲淡单调、枯燥的人工化气氛,又可烘托建筑的个性,构成人工和自然相融和的空间环境。
  
  规划内容 中国在50年代初期开始,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当时的规划作法是:充分利用天然河流和湖泊水面,均衡安排各种公园、绿地、林荫道,结合其他绿地、绿带在城市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着重点是计算和布置各种公共绿地。
  
  分类和公共绿地指标 城市绿地根据功能可分为:公共绿地(公园、林荫道)、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和郊区的风景游览绿地等。城市公共绿地定额指标,是指高峰时间(如节假日游人集中的高峰时间)全市游人总数和每个游人应占的公园绿地面积。50年代经过调查得知: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城市在高峰时间进入公园绿地的游人数约占全市人口10%,每个游人应占有的公园绿地面积不宜小于60平方米。由此确定城市公共绿地的远期规划指标不应低于每人 6平方米。中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80年颁布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中规定:城市公共绿地定额每人近期为3~5平方米,远期为7~11平方米。公共绿地以外的其他绿地,没有法定的指标。
  
  绿化覆盖率 从70年代起,国际上对环境科学的研究逐步深入。中国也开始重视植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进行研究。中国学术界提出一个新的补充性的绿地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30%。
  
  布置 中国在50~70年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般遵循均匀布置各项公共绿地的原则,使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就近享用绿地。构成公共绿地的主体是各种类型的公园。全市性公园的规模在10公顷以上,要求有比较齐全的设施;区公园的规模为5~8公顷;居住区级的公园或小游园,规模在1公顷左右。全市性公园按照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设一处或多处,要求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大于1公里。居住区级的公园或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按照上述要求,选定各种公园的位置和布置林荫道,并结合城市自然地形,体现城市特色,如利用市区的河道、丘陵等布置绿带,把各类公园绿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体。合肥市利用拆除后的城墙墙基,结合护城河,布置成一个环形绿带,很有特色。西安市也利用环城公园、林荫道和工厂防护林带,把各个分散的公园连接起来。
  
  新的趋势 近20年出现一种关于大城市布局结构的新的理论:以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群或带形城市取代传统的单一中心的城市。这种新的城市布局结构有可能在组团、群体之间穿插森林、农田和牧场,使城市同大自然紧密融合。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参考书目
   高原荣重著,杨增志等译:《城市绿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