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学空间
1)  Teaching Space
教学空间
1.
Set up teaching platform of network,widen teaching space of law course;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拓展法学课的教学空间
2.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al content of courses and expand teaching space, we not only have stud ied the two-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have p ut forward the two-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因此,我们从构建多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理念出发,在对课堂和课外、学习和研究有机结合的两维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维教学模式。
3.
On the base of the first thesis,this thesis tries to presents some modes of the teaching space in the element schools which promotes and meet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riented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purposes,forms and methods in the oriented education.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校设计研究(Ⅰ)——设计目标与内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尝试探讨适应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小学校教学空间设计的模式。
2)  whole environment for maths education
全数学教育空间
1.
A whole environment for maths education is required to give students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quality maths education, yet a segmented one has been offere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全数学教育空间具有数学性和教育性、独特性和关联性、全面性和开放性。
3)  outdoor didactical space
室外教学空间
1.
Explore o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outdoor didactical space on university campus;
大学校园中的室外教学空间景观设计探索
4)  Interior Teaching Space
室内教学空间
1.
The Study on the Design of the Interior Teaching Space in the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小学校室内教学空间研究
5)  teaching space environment
教学空间环境
1.
Meanwhile, design, for teaching space environment?the material carrier of the education, becomes a hotspot interested designers.
信息化时代,中学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基础,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而中学教育的物质载体—中学校园教学空间环境的设计则成为设计界的热门课题之一。
6)  modern teaching space
现代教学空间
1.
With the world wide promotion of the open teaching mode, there is a profound change in designing modern teaching space to meet the demand of new teaching spac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开放式”教学对现代教学空间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的教学空间应能满足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需求。
补充资料:“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接受”是指教师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理解”主要是指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出判断,不做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罗杰斯之所以如此着重人际关系,就在于他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

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在“非

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测量学习进步的标准在质而不在量,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罗杰斯指出:“当个人意识到那种标准对他很重要,他力图达到那些目标和实现那些目标时,他才真正知道应承担对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负起的责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