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江宜段
1)  Jiang-Yi section
江宜段
2)  Yibin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
长江宜宾江段
3)  Yangtze River
长江宜昌江段
1.
HCH and DDT Residues in Bronze Gudgeon(Coreius Guichenoti)and Chinese Sturgeon(Acipenser Sinensis)in the Yichang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DDT的残留水平
4)  Yixing segment expressway of Jiangsu Province
江苏省宜兴段高速公路
5)  reach from Yichang to Zhicheng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宜昌~枝城长江河段
6)  Yifeng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江西宜丰
补充资料:信宜西江中学
信宜西江中学
信宜西江中学

西江中学位于信宜市城西十二公里之西江河畔,于松仙(松岭——仙坑)、达北(达垌——北界)两公路之交汇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西与“温泉吐玉”一桥相连;东与“半月烟雨”相毗邻,校园绿树掩映,花卉斗妍。

她历史悠久。

追本溯源,本地著名乡绅贤达张赓绍、林若南、吴欧山、林兆蓉(我国前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之祖父)诸公素怀为国分忧、为国育才之志,乘“废科举、兴学堂”之风,同心同德,依靠群众,集资建校,历时两载,于1905年竣工落成,命名为西江学堂。校舍为一个花园式四合院,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朱振基任第一任校长。当年招生80多人,有甲、乙两班。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张赓绍、吴欧山等乡绅、族人合伙出资;北界圩、北界猪行的市场租金;学生学费。

从1905年建校至1951年,学校一直属于私立学校。期间几经易名,依次为:民国19年(1930年)改名为西江小学;民国26年(1937年)改名为西江初级农校;民国34年(1945年)改名为西江初级中学;民国36年(1947年)改名为西江中学,当年增招高中1班,也是西江中学首次办高中,是全县三所私立完全中学中的一所;民国38年(1949年),设高中3班,100人,初中6班,257人,共有学生357人,教职员21人。

1952年学校改为公办,1953年县府从镇隆搬迁到东镇,县内几间资深学校也随之易名,西江中学改名为信宜县第四中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到1958年复称为西江中学。1968-1979年,改名为北界中学,1979年改名为信宜县西江中学。1995年,信宜撤县建市,学校改名为信宜市西江中学至今。

历任校长不乏名人与学者,其中有:朱振基、梁协彝、张赓绍、甘学周、张仲曹、张季武、梁澄、刘其铭、林崇德、林植英、张昌佑、谢洪泰、罗荣熙、曹祥华、廖抡万、罗灿原、曾伯群、胡雁飞、周用文、郭彦清、陆建德、林植崇、黄志坚等,他们均为学校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西江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学校。民国34~38年间,林植英同志任西江中学校长时,中共信宜县委梁平、张虎等同志先后派中共党员罗畅原、汤志导等以及学校聘用进步人士张昌佑、张祖训、林毓观到西江中学任教师,积极支持和掩护中共党、团员在校开展活动,秘密组织学生蔡日胜、潘斌修、卢鸿韬等参加游击队,并组织发动进步学生成立了西江中学第一个团支部,团员发展到几十人。西江中学实际上成为中共革命工作的一个据点。解放后,这些进步学生均在不同的岗位上,对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校以来,西江中学名扬两广,名师荟萃,如著名教育家、原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曾任美国州立大学生物教授的梁澄先生;曾是雷州师专知名的数学教师林植英先生;曾任湛江地区设计室副主任兼总工程师的张昌佑先生等,他们都曾在西江中学或任校长、主任,或任教师。西江中学人才辈出,其佼佼者如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少将师长陈任之;少将参谋长、曾任省政协委员陈祖荣;信宜县副县长、茂名市旅游局副局长潘家雄;湛江海洋研究所所长张昌明;深圳市生物研究所工程师骆连枝;信宜县科委主任、农业局局长张宜昌;深圳大学文化科技服务部公司经理潘泽琳;信宜县政协副主席张祖武;信宜市政协副主席罗唐、林杰孙;湛江地区电力局副局长兼湛江发电厂党委书记陈国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教授曾仲诚。现任广州市副市长甘新;现任广东省经贸厅中小企业局处长李志坚;现任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勇;现任汕头市委副书记邓大荣;现任东莞市政法委副书记陈波;现任湛江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周崇练;现任中共湛江市纪委湛江市监察局副处长周崇任;现国家航天部科研工作者高成良等等。此外还培养了不少科局级干部和一大批中小学领导、教师,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