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模态参数模型
1)  Modal parameters model
模态参数模型
2)  dynamic parameter model
动态参数模型
1.
The dynamic parameter models and computation method for testing system of rollers work status is researched based on "running inertia means" of theory dynamics.
研究了托辊工况监测系统动态参数模型与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理论力学中"转动惯量法"的原理,从力矩平衡的角度出发,建立起被测参数的数学模型。
3)  Modal parameter
模态参数
1.
Damage diagnosis of spillway guide wall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模态参数识别的导墙结构损伤诊断研究
2.
Failure detection of structural silicone sealant in concealed frame glass curtain wall based on modal parameter
基于模态参数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胶损伤检测
4)  modal parameters
模态参数
1.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modal parameters by wavelet transformation;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识别结构模态参数
2.
A study on using modal parameters and vibration test data to update dynamic model;
用模态参数和振动试验数据修正动力学环境模型的研究(英文)
3.
Time domain simulation for tire cornering properties using experimental modal parameters;
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对轮胎侧偏特性的时域仿真
5)  model parameter
模态参数
1.
An extended Yule-Walker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to compute the auto-regressive coefficient of ARMA model and estimate the system model parameters.
本文提出了基于脉冲响应数据的ARMA法建模以及模态参数识别的新方法。
2.
Based on actual examples and associat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model analysis for stator end winding of large turbo generator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model parameters.
介绍了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模态分析的必要性和影响模态参数的因素,并结合事例对实际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3.
The theory of free response from random decrement technique and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re researched;wheelsets of locomotive and vehicle are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叙述了运用随机减量法获取自由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模态参数的提取方法 。
6)  mode parameter
模态参数
1.
The mode parameters of the framework body ar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by using vibration mode theory and the law of mechanical impedance,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finding the vibration origin as well as the damping meth.
以数控抽油机框架系统(简称框架体)为试验对象,采用一点、激振多点拾振方式,将得到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依据振动模态理论和机械阻抗原理,从实验数据中求出了框架体模态参数,同时也为寻找振源和减振提供了依据。
2.
In this paper,we have studied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damage detection based on mode shape,and a new mode parameter —mode shape difference curvature is put forward to detect damages.
本文对基于模态振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模态参数──振型差值曲率,阐述了用它作为参数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思想与方法,然后建立了一个悬臂梁的数值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作为损伤诊断的依据,对不同的模拟损伤用本文所研究的方法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采用振型差值曲率法可找到结构损伤的位置并确定结构损伤的程度,分析判断简便有效。
3.
The article takes the free traffic flow as the environmental vibrating source to tes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Yonghe Cable-stayed Bridge,and distinguishes its mode parameter used after 15a.
该文以自由交通流作为环境振源对永和斜拉桥动力特性进行测试,对其使用15a后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避免了由于禁止车辆通行、采样时间长等问题给环境随机振动测试带来的困难,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测试数据可作为斜拉桥破损状态下的动力指纹,可为结构在线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补充资料:模态模型论
      模态逻辑的模型论。特别是指量词模态逻辑即一阶模态谓词逻辑的模型论。它从属于模态逻辑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公理学、语义学和代数学方向之一的语义学方向。模态逻辑的关系语义学(又称关系模型论)一般公认是由S.A.克里普克开创的。他于1959年发表在《符号逻辑杂志》上的题为《模态逻辑的一个完备性定理》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关系模型(或称关系语义解释)的概念,并证明了带量词的S5(在该文中记为S5*)相对于该关系模型概念为完备的;稍后又接连发表几篇论文对各种正规和非正规模态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关系语义解释,即关系模型概念。
  
  如同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一样。关系语义学的提出也并非克里普克一人的功劳。在他的前后若干年,有近10位逻辑学家彼此独立地,正式或非正式地提出了相近的或略有不同的语义概念。其中值得一提的有S.坎格尔和K.J.J.欣蒂卡二人。欣蒂卡在1961年和1963年两度提出的"模型集合"与克里普克的关系语义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坎格尔则在1957年就正式提出了与克里普克的关系语义几乎完全一样的语义概念。只是所用术语不同而已。
  
  设L为古典一阶语言(见模型论),作为非逻辑常项集合的L若在模态逻辑中考虑就成为一阶模态语言,此时不妨记作L(注意:L与L作为集合是完全一样的)。
  
  所谓与语言L相应的模态结构U是指一个有序五元组〈W,A,凴,R,V〉。这里W 为一非空集合,其中元素称为"可能世界"。A为一非空集合,其元素称为"可能个体"。对于每个w ∈W,凴w为A的一个子集,R吇W×W为W上的二项关系,称为可达性关系。V(赋值)为定义在L上的函数,使得,对于L中的任一个体常量符号с,V(с)∈A,对于 L中的任一n元谓词符号F,n≥0,有V(F)吇W×An
  
  L中语句在W 的元素w 上的真定义象通常那样进行,所须注意的是:
  
  第一,①w 喺с=d(式中с,d为L中的个体常量符号),当且仅当V(с)=V(d);②(式中F是L中的任一n元谓词符号,с12,...,сn为L的n个个体常量符号),当且仅当,V(с1),...,V(сn)>∈V(F)。
  
  第二,当且仅当w 喺φ(с)对L中的一切适合V(с)∈凴w 的个体常量符号с(假定每个可能个体均在L中有一个"名字")。
  
  第三,当且仅当存在某一可能世界υ∈W,适合〈w,υ〉∈R,使得v喺φ成立。
  
  所谓语言L的一个模型,是指一有序偶 >,这里U为L的一个模态结构,而w 为U中的一个可能世界,即w ∈W。如果w 喺φ,则称语句φ在模型上为真,记作喺φ。
  
  需要区分各种类型的模型(或结构),(或U)称为T 模型(相应地,T 结构),如果R为一自反关系;称为S4模型(相应地,S4结构),如果R为一自反和传递关系;称为S5 模型(相应地,S5 结构),如果R=W×W,等等。
  
  一结构称为具有常论域的。如果对于任意w ,υ∈W,均有凴w=凴v,也需要区分各种逻辑系统。量词逻辑系统 T、S4 和 S5等可以像G.E.休斯与M.J.克雷斯韦尔合著的《模态逻辑引论》(1972)书中所述的那样公理化,并且可以证明它们对于上面提到的相应的模型类为强完备的。设 l为一逻辑系统,那么lB就表示把公理模式(通称巴坎公式)加入l 而得的新系统。此时,量词系统TB、S4B 和S5B 等便对于以上提到的相应的具有常论域的模型类为完备的。
  
  以上这些事实均是在60年代以来获得的,这些结果显然促使人们把古典模型论中的典型定理推广和移植到模态逻辑中去。自70年代中期以来,K.A.鲍恩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他成功地把古典模型论中的许多重要结果推广和移植到模态逻辑中。他所著的《模态模型论》一书可以说是集大成的著作。但是他的这些工作却受到了另一位模态模型论专家K.范因的尖锐批评。这些批评主要有两点:①鲍恩的那些工作没有哲学意义;②古典模型论中的许多标准定理不能推广和移植过去。这些定理包括E.W.贝思的可定义性定理(从而也包括克瑞格型的内插引理)以及S.谢拉赫的关于初等等价模型具有同构的超幂的定理等。 范因已经证明对于包括量词逻辑S5及S5B 在内的许多模态谓词逻辑,贝特型可定义性定理(从而也包括克瑞格型内插引理)均不成立;同时还指出谢拉赫的上述定理对S5B成立,而对量词逻辑S5 则失败,象这样的否定性结果还不断地出现。范因认为模态模型论的首要任务是作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模型论结果,而推广和移植古典模型论的定理只有在能用来帮助建立这些有哲学意义的结果的时候才是可取的。范因在模态模型论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dere怀疑主义和反哈耶塞特主义至少对于一阶模态语言而论是重合的。范因曾指出,他的这一定理,从逻辑上讲是古典模型论中所谓的保存定理的一个例子。
  
  应该指出的是,鲍恩所著的《模态模型论》一书中错误甚多,特别是其中的鲁宾孙型联合无矛盾性引理,克瑞格型内插引理和贝特型可定义性定理象范因指出的那样,均不成立。
  
  

参考书目
   K.G.E.Hughes and M.J.Cresswell,An Introductionto Modal Logic,Methuen, London, 1968.
   K.K.A.Bowen,Model Theory for Modal Logic,D.Reidel Pub. Co., Dordrecht-Holland, 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