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超重元素合成
1)  superheavy elemenus synthesis
超重元素合成
2)  superheavy new nuclide synthesis
超重新核素合成
3)  nucleosynthesis of the heavy element
重元素核合成
4)  super heavy element
超重元素
1.
With the synthesis of heavy elements approaching the super heavy island,the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 becomes smaller and the lifetime of the super heavy element becomes longer,which results in the difficulti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elements by using conventional alpha decay chain technique.
随着合成的超重元素向超重岛逼近,合成截面越来越小,同时,合成的超重元素的寿命可能相对增长,这对利用α衰变链的传统方法鉴别超重元素是非常不利的。
5)  superheavy element
超重元素
1.
The α-decay lifetimes of the newly synthesized superheavy element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α-cluster model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用α 结团模型计算新合成超重元素的半衰期 ,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理论和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 ,验证了α 结团模型对超重核研究的有效性 。
2.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n reaction mechanism for synthesis of superheavy elements has been reviewed.
回顾了超重元素研究的现状和超重元素合成反应机制研究的发展,指出目前超重元素合成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对超重余核鉴别的一些设想。
3.
This report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progr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superheavy element and nuclide in the world and our country.
本文在介绍和分析国际、国内在超重元素 (新核素 )合成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如何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开展超重元素 (核 )合成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提供讨
6)  super-heavy element
超重元素
1.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n the low-lying excitation structure of super-heavy element bohrium (Z=107)~*;
超重元素Bh(Z=107)的激发态结构和共振吸收率的理论预言
补充资料:元素合成理论
      阐明宇宙中各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形成过程的学说。元素的丰度曲线是相当复杂而又有一定规律的。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规律,一方面反映原子核结构的规律性,另一方面与元素的起源和演化史密切相关。关于元素的起源或合成的任何一种假说,都必须解释这一分布的规律性。早期提出的假说有:平衡过程假说、中子俘获假说、聚中子裂变假说等。它们都试图用单一过程解释全部元素的成因,结果是顾此失彼,难以自圆其说。1957年,伯比奇夫妇、福勒、霍伊尔等人提出了元素在恒星中合成的假说,通常简称为B2FH理论。他们摒弃了全部元素都是通过单一过程一次形成的想法,提出了与恒星不同演化阶段相应的八个形成过程,认为所有的元素及其同位素都是由氢通过发生在恒星上的八个过程逐步合成的。它们合成后,由恒星抛射到宇宙空间,形成了我们所观测到的元素的丰度分布。B2FH理论提出的八个过程是:①氢燃烧:发生于温度T≥7×106K的条件下,是四个氢核聚变为氦核的过程;②氦燃烧:发生于T≥108K的条件下,是由氦核聚变为碳核(12C)和氧核(16O))等的过程;③α过程:α粒子与20Ne相继反应生成24Mg、28Si、32S、36Ar等的过程;④e过程,即所谓的平衡过程:发生在温度和密度都很高的条件下,元素丰度曲线上的铁峰元素(V、Cr、Mn、Fe、Co、Ni等)通过这个过程生成;⑤s过程,即慢中子俘获过程;⑥r过程,即快中子俘获过程:比铁峰元素更重的元素可能通过r或s过程生成;⑦p过程,即质子俘获过程:一些低丰度的富质子同位素可能通过这个过程生成;⑧x过程:生成2D、Li、Be、B等低丰度轻元素的过程。
  
  B2FH理论发表后,不断得到原子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化学方面的新成就的补充和修正。其主要进展有:①提出了一些新的过程,如碳燃烧、氧燃烧和硅燃烧等。碳燃烧、氧燃烧和硅燃烧分别发生在T≥6×108K、T≥109K和T>3×109K或4×109K的条件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爆发性碳燃烧可以说明Ne到Si的观测丰度,爆发性氧燃烧可以说明Si到Ca的观测丰度,准平衡的硅燃烧可以说明铁峰元素的观测丰度。②在许多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按质量计约为30%,用恒星内部的核反应理论不能说明这个事实。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曾经有过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宇宙早期温度很高,生成氦的效率也高,从而造成氦的高丰度。③6Li、Be、B等轻元素的观测丰度,可以用宇宙线粒子与星际空间的12C、14N、16O、20Ne等原子核碰撞而使后者碎裂来说明。
  
  

参考书目
   E.M.Burbidgeetal.,Rev.Mod.Phys.,Vol.29,p.547,195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