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法国历史建筑
1)  French Historic Building
法国历史建筑
2)  British historic building
英国历史建筑
3)  Historic American
美国历史性建筑
4)  historic buildings
历史建筑
1.
Preser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historic buildings in Shanghai under present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当前社会背景下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
2.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methods for historic buildings:taking Ningbo Qing'an Hall maintenance projection as an example
以宁波庆安会馆维修工程为例探讨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与方法
3.
Analysis of the fire safety of evacuation facilities for historic buildings
某历史建筑疏散设施消防安全分析
5)  Historic Building
历史建筑
1.
The Shallow Quest for Policy and Managing of Renovating Historic Building in Guangzhou;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悉
2.
On historical value evaluation in historic building heritage protection;
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历史价值评定初探
3.
On the proprietary rights Institution and historic building protection in the paradox;
悖论中的产权、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
6)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历史建筑
1.
The design for environment around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 in city;
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
2.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emergenc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and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historical heritage from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historical blocks and historical cities and towns,in order to protect particular historical structure and feature of cities and prol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阐述了历史遗产保护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历史城镇三个层面详细探讨了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传统。
3.
The article expatiated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its station and effect to the city briefly, analyzed the examples from handing on civilization, noting city life, enriching city sight and exhibiting city charm etc, suggested important meaning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to the moder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简要阐述了历史建筑的价值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例,从传承历史文脉、记录城市生活、丰富城市景观、展现城市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历史建筑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补充资料:法国历史
      法兰西共和国地处欧洲西端,东北和东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相邻,东南与摩纳哥接壤,西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毗邻,北部与英国隔海相望,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51208平方公里。人口5550万(1987),90%的居民自称信奉天主教。通用语言为法语。首都巴黎。
  
  法国国名来源于公元4~5世纪自莱茵河东岸入侵的一个日耳曼蛮族──法兰克人;法兰西意即法兰克人的王国。严格地说,法国立国应从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后算起。
  
  史前与高卢时期(公元5世纪以前)  远古时期,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迄今为止已在法国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各个时期相当系统的人类文化遗迹,包括30~40万年前的人类颌骨化石,法国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约2万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动物壁画,法国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坟,以及各种式样的生产工具与艺术创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尔特人自中欧山区迁居于此。罗马人把该地称为高卢,把当地居民称为高卢人。当时,克尔特人社会处于原始公社崩溃阶段,大部落首领拥有数千名奴隶,氏族贵族占有土地、牲畜。以农业生产为主。公元前 181年和公元前 154年,罗马人两次入侵高卢,把整个地中海沿岸的高卢地区划为罗马行省。公元前58~前51年,罗马驻高卢总督G.J.凯撒利用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克尔特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占领全部高卢。在罗马统治时期,高卢逐步罗马化。里昂成为高卢的政治中心。公元 215年,高卢人获得罗马公民资格。罗马人在高卢推行奴隶制,建立奴隶制庄园。手工业、铁矿业有所发展,城市、公路、桥梁、引水渠、剧场等修筑起来。拉丁语开始代替克尔特语。公元 2~3世纪,基督教在高卢秘密传播,4世纪初,罗马皇帝正式承认基督教,教会组织在高卢各地成立。从 3世纪后期起,奴隶制危机在高卢出现,频繁爆发"巴高达"(意即战士)运动。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影响了高卢的发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国。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与罗讷河流域建立王国,不列颠人占领今日的布列塔尼。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领下入侵高卢,后被罗马与蛮族(包括法兰克人)联军击败。高卢完全被蛮族诸王控制。公元 5世纪后期,定居在默兹河与埃斯科河之间的法兰克人,在国王克洛维(见法兰克王国)率领下大举西侵,先后击败罗马军事长官西阿格里乌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占领除勃艮第王国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卢,并移驻巴黎,建立法兰克王国。
  
  中世纪时期(5~ 18世纪末)  中世纪时期是封建制度在法国形成、发展和衰落时期,它又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
  
  中世纪初期(5~ 10世纪)  该时期包括两个王朝: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第1个王朝。公元481年墨洛温之孙克洛维击败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势力,正式建立该王朝。克洛维死后国土分给 4个儿子。此后200年间,长期处于分裂状态。8世纪初,东法兰克与西法兰克之间的争夺尤烈。东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在北方恢复秩序, 732年在普瓦蒂埃击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为了确保兵源,他以服兵役为条件分封土地给贵族,实行采邑制。751年,他的儿子丕平(矮子)(751~768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协助教皇击退入侵意大利的伦巴德人,并把拉韦纳省与罗马公国所属土地送给教皇,从而奠定了加洛林王朝与罗马教廷联盟的基础。
  
  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即查理大帝)继承王位。在他统治期间连年出征意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区。到800年,他已把过去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西欧广大地区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由教皇为他加冕,查理曼成为西方皇帝。
  
  查理曼的统一事业并不能持久。他的三儿子路易一世(虔诚者)生前就指定他的长子罗退尔一世继承皇位,但罗退尔一世的兄弟日耳曼人路易与查理(秃头)结成联盟击败了罗退尔一世。843年,三方签订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870年查理(秃头)和日耳曼人路易瓜分了罗退尔一世的治地,查理的西法兰克王国就基本上构成了法兰西国家的疆域。但是法国的政治统一远未完成。9世纪初诺曼人开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了诺曼底公国。从9世纪末起,加洛林家族与罗贝尔家族为争夺王位纷争达100年,987年,罗贝尔家族的于格·卡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从克洛维到于格·卡佩500年间,蛮族入侵、内外战争连绵不断。法兰克军事贵族夺取高卢大部分土地,他们和高卢的罗马地主构成新的剥削阶级,在战乱中,农民往往把土地献给教会或封建主以求保护,并向领主承担各种义务,日益沦为依附农与农奴。原来的法兰克劳动者移入高卢后,仍按氏族定居在村落,这些村落逐渐转化为农村公社(见马尔克公社)。随着耕地的私人占有和贫富分化的扩大,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逐渐丧失人身自由。到 9世纪时,服役贵族的采邑已变为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封主与封臣的等级关系、领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逐渐确立。封建自然经济的盛行,领主权力的扩大,贵族离心倾向与独立性的加强,造成长期生产落后、封建割据与国家不统一的局面。
  
  中世纪中期(10~15世纪)  中世纪中期、法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人口逐渐增长,至14世纪20年代,约达1600万。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发动公社运动,通过武装起义或金钱赎买取得了自治权。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市民阶级,他们成为与特权等级(教士、贵族)有别的第三等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强了国内的经济联系,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只限于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各大公国、伯国恃势割据,俨如独立王国。统一国土的障碍既来自国内封建领主,也来自日耳曼和英格兰君主,英国对法国的威胁尤大。自英王亨利二世起,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法国西部拥有大片领土,占法国国土一半以上。腓力二世统治时期(1180~1223)经过与英国金雀花王朝3个国王的战争,收复了大部分英占土地。1214年 7月27日在布汶战役中,法军击败英王、日耳曼皇帝和佛兰德伯爵的联军。布汶战役被称为法国第一次民族胜利,腓力二世被誉为中世纪最伟大的法国统一的"建筑师"。路易九世于1253年派遣方济各修士卢布鲁克出使蒙古,受到蒙哥大汗的接见,他写的旅行记第一次向欧洲提供了关于中国的情况。
  
  腓力四世统治时期(1286~1314)加强吏治,整饬军队,因坚持向教会征收财产税与教皇发生冲突。1303~1378年把教廷迁至南方阿维尼翁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于1302年召集第一次有教士、贵族、第三等级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1328年查理四世死后,因卡佩家族嫡系无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承王位,建立了瓦卢瓦王朝。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法国受挫,再加上黑死病流行,使法国丧失人口数百万。1356~1358年巴黎市民向国王提出改革要求,遭拒绝后发动起义。1358年,巴黎北部又发生了扎克雷起义。这两股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分别被残酷镇压。但战争和起义使许多农民摆脱了依附地位。战争后期涌现出民族英雄贞德,虽然她被出卖遇害,但民族统一的趋势已不可阻挡。1453年"百年战争"以法国胜利而告终,除加来港以外的全部英占土地归还了法国。到15世纪末,最后几块贵族领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罗旺斯、鲁西永也并入法兰西王国的版图。
  
  在此期间法国的文学艺术也得到发展。以巴黎圣母院(12~13世纪)为代表的哥特式的建筑艺术达到高峰,出现骑士文学、宫廷文学、城市文学、民间文学。1215年创建了巴黎大学,随后,建立大学的风气遍及各大城市。巴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开始确立。
  
  中世纪晚期(16~18世纪)  16~18世世纪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从16世纪起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发展。冶金、玻璃、首饰、丝织、毛织、地毯、花边等行业的手工工场迅速增长,17世纪末~18世纪末工场从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个别工场拥有1000多工人。新航路的开辟使法国对外贸易的重点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从17世纪起法国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扩张殖民地。贸易总额从1715年的2亿锂增至1789年的10亿锂,其中殖民地贸易(包括奴隶贸易)占总额的 1/4。马赛、南特、波尔多、迪耶普、勒阿弗尔等港口商人积聚了大量财富。但绝大部分农村仍十分落后,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到18世纪才在少数地区出现。
  
  16世纪上半叶,英法百年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瓦卢瓦王朝的法兰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争夺德法边境土地,从而揭开了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争霸斗争的序幕。1559年意大利战争结束,法国取得加来和梅斯、图尔、凡尔登3个主教区的统治权。接着,1562年又爆发了长达30余年的宗教战争,即胡格诺战争,战争的残酷和波及地区之广,甚至超过英法百年战争。历史又一度倒退。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继位后极力恢复和平,休养生息,其后经过主教大臣A.-J.du黎塞留和J.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期,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路易十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财政大臣 J.-B.柯尔贝尔实施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品出口,实行保护关税,建立庞大的舰队和商船队,成立贸易公司,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长期战争,使法国东部边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但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对新教徒的镇压,宫廷的奢糜浪费,以及1693、1709年两次歉收,引起人民的广泛不满。1685年法国耶稣会修士到中国传教,并将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介绍到欧洲,对启蒙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专制王权日趋衰落。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法国丧失了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到1787年财政赤字达1.12亿锂。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愈来愈不相称,他们对关卡制度、行会条例和不公平的征税制度极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他们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传播科学知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国封建制度陷于严重的危机。
  
  近代现代时期(18世纪末~
  )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了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法国大革命以来近200年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从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  这个时期可称为"革命的世纪",在这82年中共进行了5次革命(1789、1830、1848、1870、1871)。1789年法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1789~1794年,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起经过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 3个阶段。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废除,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被击溃。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时刻,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1794年 7月,反对M.F.M.I.de罗伯斯比尔的各派力量联合起来,发动热月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的统治。
  
  1794~1814年,革命沿下降路线发展。热月党人和督政府(见法国大革命)力图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经济困难未能克服,左右两派政治力量难于平衡。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见法国大革命),1804年,拿破仑称帝为一世,改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取消民主自由,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见彩图)。拿破仑一世对西班牙和俄国的侵略战争遇到强烈的抵抗,1814年被反法联军打败后退位,1815年3~6月,拿破仑一世再次当权"百日",终于在滑铁卢彻底失败。(见拿破仑一世)
  
  1814年复辟王朝的路易十八(1814~1824在位)颁布《宪章》,保证不改变大革命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资产阶级自由权利。1820年,王党极右分子当权,背弃《宪章》,激起资产阶级自由派和人民群众的愤怒,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从1830年起,工业革命在法国兴起,掀起建筑铁路热潮,30~40年代,工人运动如里昂工人起义、共和运动、民主运动此伏彼起,最后汇为巨流。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的革命使资产阶级各个阶层都参加了政权,与此同时,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1848年 6月,巴黎工人举行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同年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当选总统。1851年12月 2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翌年称帝,为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统治的18年中,工业革命取得巨大进展,从60年代起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持续高涨。1870年9月初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的溃败引起了 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政权被一批资产阶级政客拼凑的"国防政府"所篡夺。国防政府在普鲁士军队压力下于1871年 1月投降,2月,L.-A.梯也尔成为政府首脑。法国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
  
  巴黎人民从1871年初起就呼吁建立公社,继续抗战。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左派领导人与工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1871年 3月1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人民支持下夺取政权,梯也尔政府撤至凡尔赛。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1792~1794)。在阶级力量对比过分悬殊的情况下,巴黎公社旋被镇压,但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1870年后,法国经济有所发展,1900~1913年,垄断组织相继出现,银行资本的集中尤为突出,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输出国。
  
  政治上动荡不定是第三共和国的一个显著特点。到1914年的44年内共换了近50个内阁。梯也尔政府以向资产阶级举借的巨债提前偿清赔款,德军于1873年3月全部撤离法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最后通过。共和党人在第1届国民议会中占多数。1877年,M.-E.-P.-M.de麦克-马洪总统解散议会,法国共和制面临新的考验。共和党人粉碎了麦克-马洪的5月16日政变企图。80年代温和派共和党人执政。1888~1889年, G.-E.-J.-M.布朗热将军策划控制政府,但未得逞(见布朗热事件)。1894年,反动势力诬告犹太军官A.德雷福斯出卖军事机密,妄图借此接管共和政府。保卫共和国再次成为群众运动的政治口号(见德雷福斯案件)。90年代后期,激进派共和党人占优势,1905年议会通过政教分离法。
  
  法国工人运动 在巴黎公社失败 后逐 渐恢 复元气,1879年成立第一个政党──法国工人党,创始人为J.盖德和P.拉法格。到1893年,各派社会主义者在议会中获得50个议席,拉法格、盖德、A.米勒兰和J.饶勒斯都当选议员。在德雷福斯案件和米勒兰入阁问题上,盖德与饶勒斯发生尖锐分歧,因而形成两个派别,到1905年两派联合为统一社会党。1906~1911年连续爆发罢工运动,先后遭到激进党克列蒙梭政府和独立社会党白里安政府的镇压。
  
  普法战争后,法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准备对德复仇和进行殖民扩张,法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孤立地位,1892年与俄国缔结军事同盟、1904年与英国缔结协约。从19世纪80年代起,法国先后把印度支那、突尼斯、摩洛哥变为保护国,侵占几内亚、象牙海岸、达荷美、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等地,成为庞大的殖民帝国。1884年法国为侵略越南,与中国开战。1900年参与镇压义和团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是战胜国,收复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一些殖民地,如多哥和喀麦隆,但损失惨重。战后经济严重困难,政局不稳。1914~1940年,内阁更迭45次之多。1923年法国、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矿区。1924年激进社会党与社会党组成以┵.赫里欧为首的左翼联盟政府。1926~1929年R.普恩加莱统治时期,出现了暂时繁荣和稳定局面。
  
  1934年2月6日,几万名法西斯武装暴徒借反对S.A.斯塔维斯基贪污案(见斯塔维斯基事件),在巴黎举行示威,冲向议会大厦波旁宫。┵.达拉第政府被迫辞职,共和制再度面临危机。法国共产党联合其他左派,于 2月8 日在全国21个城市举行反法西斯示威游行,粉碎法西斯分子夺权阴谋。1935年共产党与社会党、激进党和各大工会组成人民阵线全国委员会,次年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社会党人L.布鲁姆出任总理(见彩图)。在罢工浪潮的推动下,政府通过一系列劳工立法,但不久就宣布停止改革,并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继任的达拉第政府放弃人民阵线纲领,依靠中右政党,对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实行绥靖政策。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1940年6月22日,H.P.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贝当将其政府迁至法国中部小城市维希,成立亲德傀儡政府-维希政府。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见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抵抗运动到第五共和国(1940~ )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C.-A.-M.-J.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见彩图)
  
  对于战后法国应建立什么样的共和国问题,各派政治力量意见分歧: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要求制订一院制的民主宪法;戴高乐派要求削弱议会,加强总统权力;以人民共和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坚持恢复第三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度。1946年 1月戴高乐辞职。1946年10月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宣告第四共和国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946~1947年大选中,法国共产党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参加P.拉马迪埃的社会党政府,掌握包括国防部在内的几个部。1947年5月,随着冷战加剧,共产党因反对接受马歇尔计划,被排挤出政府。与此同时,戴高乐组成法兰西人民联盟,在1947年10月市政选举中获得40%选票。面临这两大反对党,共和国总统只能依靠"第三势力"各政党(人民共和党、社会党、激进党等)组成混合政府。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12年间共换了24个内阁,其中1956~1957年的社会党G.摩勒政府维持最久,也只有15个月。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通过几个复兴计划完成了设备更新。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在对外关系上,法国接受马歇尔计划,1949年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1957年根据《罗马条约》法国与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建立了西欧六国共同市场,各国关系逐步密切。历届内阁坚持帝国主义殖民政策,1954年,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日内瓦和约》。同年起又发动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1956年与英国联合武装干涉埃及。1958年 5月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者发动政变,对法国政府施加压力。6月1日,议会以多数票授权戴高乐组织政府。戴高乐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权力的修改宪法原则,于1958年 9月以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第四共和国宣告结束。1959年 1月戴高乐总统就职,第五共和国时期开始。经过 3年谈判,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完全独立。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第五共和国继续第四共和国的繁荣经济政策。1959~1963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6.3%,1962年全部还清了17亿美元的债务,1964年外汇和黄金储备达50亿美元。但是工业的迅速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不满情绪在1968年" 5月风暴"中充分暴露出来。1969年4 月,戴高乐决定用公民投票测验民意,结果53.2%人投反对票。戴高乐于 4月28日宣布引退。
  
  1969年 6月,G.-J.-R.蓬皮杜当选总统,对美国实行较灵活的政策,同意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对内继续加速工业化步伐。1974年4月,蓬皮杜因病去世。在总统选举中,共和党人V.吉斯卡尔·德斯坦当选总统。从1974年起西方经济危机加深,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日趋严重。1981年5月社会党人F.M.M.密特朗当选总统。6月举行国民议会大选,社会党赢得55%的议席,从而成为法国第一大党、1986年 3月国民议会选举,社会党受挫,出现了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共处的局面。1988年5月举行大选,密特朗蝉联总统。
  
  

参考书目
   Fernand Brandel et Ernest Labrouse , eds ,Histoire economique et sociale de la France,8 vols,PUF,Paris,1970.
   Georges Duby, eds, Histoire de la France urbaine, 5 vols Seuil, Paris ,1980 ~1985.
   Georges Duby et Robert Mandron ,Histoire de la civilisation franaise,2 vols,Armad Colin,Paris,1981~1982.
   Jean Favier, eds, Histoire de France, 6 vols,Fayard,Paris,1984.
   皮埃尔·米盖尔著,蔡鸿滨、张冠尧等译:《法国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5。(Pierre Miquel, Histoire de la France, Fayard,1976.)
   Georges Duby,Histoire de la France, 3 vols,Larousse,Paris,198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