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分区计算法
1)  calculation method of divided area
分区计算法
2)  computational method based on division
分区计算方法
3)  zoning calculation
分区计算
1.
A method of zoning calculation for gasification heat transfer process was propo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ves.
通过低温液体在翅片管内的汽化实验,得到了汽化器表面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曲线提出了气化换热过程分区计算的方法。
4)  domain decomposition
分区算法
1.
By developing a Rhie-Chow s idea,Pressure Correction Algorithm using collocated grids is implemented,and a new implicit algorithm with domain decomposition is presented.
采用无坐标变换的一种有限体积法对RANS方程进行离散求解,离散方法考虑了对网格非正交情况的二阶修正,通过构造一个动量插值实现了同位网格下的压力修正算法,并发展了相应的分区算法。
5)  zonal method
分区算法
1.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resolution implicit finite volume TVD schemes and zonal method are appli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air flowfield of hollow projectiles with different convergence ratio.
应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隐式有限体积TVD格式,结合分区算法,数值模拟了不同收敛面积比的空心弹丸内外流场,系统研究了空心弹丸内外流场的波系结构和阻力特性的有关规律,证实存在使得空心弹丸阻力最小的收敛面积比,表明该方法是空心弹丸阻力特性优化的有效方法。
6)  partitioning algorithm
分区算法
1.
A new partitioning algorithm for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relative/absolute cylindrical-coordinate systems is developed,which base on the combination of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rotor area and stator area.
耦合了相对和绝对圆柱坐标系下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统一了动子域和静子域的控制方程;在子域计算中,采用高分辨率的三阶ENN格式及LU-SGS隐式解法;在子域干涉处理中,研究并对比了动静子域干涉面的重合处理与重叠处理;最终发展了一种新的既高效又准确的分区算法。
2.
A new partitioning algorithm for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relative/absolute cylindrical-coordinate systems is presented.
通过耦合相对和绝对圆柱坐标系下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本文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阶ENN格式及LU-SGS隐式解法进行子域求解;提出了动静子域干涉面的重合处理与重叠处理,并最终发展了一种新的分区算法。
补充资料: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处置德国的一种形式。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主分割德国。1943年12月1日,F.D.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正式提出这一设想,即把德国分割成5个部分,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鲁尔和萨尔地区由国际共管。И.В.斯大林为了严惩德国法西斯,赞同美国方案。W.L.S.丘吉尔虽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攻势凌厉,越出边界,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军事形势迅速发展,促使美、英在确定肢解德国之前,谋求就临时对德占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前此,英国于1944年初根据艾德礼委员会报告,向欧洲咨询委员会提出临时划分德占区的建议,即按1937年德国疆界分成 3个占领区,苏占东部、英占西北部(包括鲁尔)、美占西南部和萨尔,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苏联同意英国方案。美国认为拟议中的方案,苏占区面积过大,英占区包括主要工业区鲁尔,均对美国不利。但鉴于苏军已步步逼近德国边界,美国来不及另提方案,遂于4月28日同意英国方案。1944年9月12日,欧洲咨询委员会以英国建议为蓝本,提出第一份临时划分德占区的方案。由于英国作出一定让步,罗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1943,1944)上接受德国西南部作为美占区,放弃与英国对换占区的设想。随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临近结束,美、英与苏联在战后安排问题上分歧增多。美、英认为扶植一个强大的德国,有利于在战后抗衡苏联。苏联为了适应形势变化,也开始强调德国统一。出于上述考虑,美、英、苏三国虽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分割德国的原则协议,实际上均已放弃分割德国的主张。分区占领德国便从权宜之计变为正式方案。为了进一步增强西方在欧洲及德国的实力,英国主张法国参加对德占领。美国经过考虑,罗斯福在2月5日的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建议,从美、英两个占领区各划一部分组成法国占领区。邱吉尔、斯大林表示同意。1945年6月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 4个部分,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声明还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7月中旬起,四大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在 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