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华民族精神
1)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中华民族精神
1.
Discussion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ostering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
2.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
3.
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  Chinese ethos
中华民族精神
1.
Chinese ethos is the important support and impetus of spirits for the exist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flourish of the whole nationality.
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精髓和实质。
2.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explore the basic approach to cultivate the Chinese ethos.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3)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中华民族精神
1.
To realize the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hina must 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furtherly.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抵御外来侵略,推动社会前进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动力。
2.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s basic implication,history development process,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value.
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出了介绍 ,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问
3.
The important idea of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s" put forward by the third leading group of the CPC headed by Jiang Zemin has added new elements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s.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4)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精神
1.
Therefore, the CPC should consciously assume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ies of developing and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执政目标,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自觉地担当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5)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精神
1.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soul of country, it is very helpful to the shaping 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ideal to the retaining of People\'good state of mind and correcting of People\'s mentality crisis, and to the great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对于人们理想信念的确立及价值理念的发展,对于人们奉献品格的形成,对于保持国民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矫正国民的心态危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Cultiva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nd important.
新疆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占据特殊地位,在该地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6)  Contemporary Chinese nation spirit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补充资料: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共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此外,尚有少量未经识别的人口。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133682501人。其中汉族占91.96%,少数民族占8.04%。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中华”,原意与中国相通,又与华夏相系。《唐律疏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认为:“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这里强调中华一词乃区别文化高下之族的含义。“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这是由于中华与华夏一词有关。华夏文化发达,遂以中华自称。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蜚声于全世界,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贡献,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最早祖先的演化过程。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还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北方、中原、南方3种不同的系统特征。在华夏、夷、三苗等族开发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一带和长江流域的同时或稍后,氐、羌、戎诸族开发西北和西部地区,濮、越等族开发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狄、匈奴等族开发北部草原地区,肃慎、东胡等族开发东北地区。随着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加强,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800年的诸侯割据  ,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的两千多年来,统一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汉族因在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所以他们所建立的中央王朝也最多。这些王朝都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也在部分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各民族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著称于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应用。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曾经互相侵扰和攻伐,出现过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始终存在着逐步接近、互相依存、友好合作、共同前进的关系,并成为中国民族关系中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各民族人民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促使各民族的劳动者联合反抗阶级压迫。如东汉的汉羌人民起义,清代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布依族、侗族起义等,都是多民族参加的斗争。至近代,中华民族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殖、反帝的共同目标和寻求民族解放的共同命运进一步把各民族紧密地团结成一个坚强整体,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持续斗争。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抗击了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西南和中东南地区,进行了反对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的斗争,挫败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族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外国侵略的斗争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见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各民族之间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内容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发展。各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加速进行,人民生活大有改善,中华民族正以崭新面貌呈现于全世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