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程集镇
1)  Chengji town
程集镇
2)  urban and town's density
城镇密集程度
3)  Market town
集镇
1.
The market town is not only the economic link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but also the center of economy,politics,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集镇既是联结城乡经济的纽带,又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
4)  town [英][taʊn]  [美][taun]
集镇
1.
This paper analyzed macro situation of Jiangsu and put forward index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own.
因此,乡村的发展状况将影响江苏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乡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集镇。
2.
Market towns which spread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Tang Dynasty have gradually changed themselves into towns in Song Dynasty.
唐代时普遍意义的以草市为代表的乡村中心地渐变为宋代遍布江南的作为市场体系起点的市镇,小市—→草市—→镇—→县的集镇发展轨迹出现在一些持续繁荣的地区,镇作为节点在遍布乡村的小市中间崛起、壮大,成为新的辐射点,它们的介入有效抑制了政治、经济“控制递减规律”发挥作用,使江南中心地层级体系更加细密,形态更加丰富。
3.
Starting from the prototype of town meeting hall and making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campaign" for town culture center,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campaigns directly caused the emergence of a great number of town meeting halls.
从集镇会堂的历史原型出发,考证集镇文化中心"建造运动",认为正是这场"运动"直接导致了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集镇会堂"的产生。
5)  town centralization
镇集
6)  rural central water supply project
乡镇集中供水工程
1.
Selection of optimum schemes for rural central water supply project;
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最优方案选择探讨
补充资料:大谢集镇

大谢集镇 镇名,位于山东省巨野县城东南26公里。东与陶庙镇相接:北与大义镇交界;西与章缝镇和营里镇接壤;南与金乡县和成武县相连。处于巨野、金乡、成武、嘉祥四县等距离中心。

大谢集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史达2000多年。商朝首建甲父国,西周初武王封周公之子茅叔于此地,改为茅国。秦时设昌邑县,隶属砀郡。西汉初在昌邑设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国王。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汉武帝开汉四年(前96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封其五子刘骨尊为昌邑王。 昌邑国管辖巨野、梁立(成武县东北)、东(金乡县东北)、胡陆(沛县)、元父(济宁)、南高平(邹城西南)、方屿(鱼台)、瑕丘(嘉祥)、防东(金乡县西南)、金乡、平陆(汶上)、乘丘(滋阳西南)、乘之(巨野西南)等23个县。 昌邑古城,位于巨野县城南27公里的大谢集镇政府所在地,始建于秦,成于西汉,是西汉时著名的大都会,素有“商王城”称号。《山东通志》载:此城“纵横皆六里”,“外城周长三十余里”。

昌邑古城处在一个盛产五谷的富庶地区的中心,因此就成了当时的经济都会。北方的牛马牲畜,南方的丝茶竹器, 东方的鱼盐海产,西方的皮革纹族,都可以在昌邑买到,商业贸易发达,全国各地的特产都齐聚此地,形成了贸易特资集聚地。从1977年出土的1056件文物的禹梁山汉墓随葬物品中可以看出,当时昌邑不仅桑麻遍野,盛产五谷,而且有了比较先进的冶铁工厂。据查证,古城内外,地上地下的丈物古迹极为丰富,除已在禹梁山发掘了汉昌邑王刘骨尊之墓外,还有梁王彭越墓、汉荆州刺史李刚墓、汉御史大夫卜式墓、西侯楼文化遗址、兖州刺史杨叔恭碑等。东汉时,城内建有一佛塔,名昌邑塔,为全国少有的古塔之一。由于以后几次大的黄河决口,这座雄伟的古城便长眠于地下了,但每遇阴雨烟雾天,人们仍然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这座古城的城门、城垛、垣墙、宫殿,这就是著名的巨野八景之一一“昌城烟雨”。昌邑还是东汉名儒杨震辞金之所。清代之人在昌邑立了杨震辞金碑,碑阳刻“杨震却金处”五个大字,碑阴刻有杨震的生平和政绩。西汉、东汉、三国、两晋、隋唐均在此建都设郡,一度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5年8月,由十区区公所改称谢集区公所。1958年3月改设谢集乡人民公社。1982年1月改为大谢集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为大谢集乡。1984年1月改为大谢集镇。全镇现辖74个行政村,5.3万人,7.4万亩耕地,主产棉花、大蒜,素称“山东棉花第一镇,优质大蒜主产区”。大谢集镇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诸项工作走在了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称号;镇政府被推荐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镇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连续六年荣获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

近年来, 大谢集镇先后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棉花加工园区和大蒜储藏、加工园区。棉花加工园区位于镇驻地北部,规划面积300亩,于2001年完成道路、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企业已达43家,固定资产投入8200万元。其中巨野县锦源棉花加工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正式成立。同年获得国家计委等7部门的资格认证。该公司固定资产368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下辖36个加工车间,职工620人。配有先进的加工设备,设有高标准的质检室、试轧室、分级室、小样储藏室。产品全部由省纤检局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了产品质量。每年加工皮棉60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