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学城规划设计
1)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大学城规划设计
1.
Based on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of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from viewpoint of axiology and method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lanning methods are offered, finally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method are given.
根据目前大学城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表现——功能分区过于明确化、空间结构趋于树形化、公共空间缺乏有效关注、城市空间缺少足够密度,从价值观和方法论层面分析了其成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对未来的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法做出了展望。
2)  Large-scal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大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3)  Planning of uni-versity towns
大学城规划
4)  campus planningand designing
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
1.
By analyzing the trendof campus planningand designing,the authorsprovidethe conceptof"informa-tion garden"and the tactics to reach this goals withtwo recentdesignworks.
从对大学发展的简要回顾入手,探讨了大学校园在信息社会面临的各种建设问题,分析了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创建新世纪“信息园林”为目标的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策略。
5)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城市规划与设计
1.
In high of the importance of create a humanity open space in urban,given an example of west park of south gate cultural square in Ganzhou,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design methods of building the humanity open space in urban were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th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humanity open space design in urban of the given example t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 reference.
针对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以赣州南门文化广场西园为例,通过对其开放空间设计进行的分析,探讨了打造人性化城市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和设计手法,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6)  city planning design
城市规划设计
1.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
Though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belong to different fields,they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restricted.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补充资料:大学城
大学城
大学城

①“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通常指的是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university town)。《教育大辞典》把"大学城"解释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英国的剑桥和牛津、日本的筑波等。[1] 大学城的功能主要是为高校提供基础设施和后勤系统社会保障,通过一定机制吸纳高校入城办学。国外大学城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成,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它们都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形成;另一种是主动构建,如美国的密苏里、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它们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

在中国,大学城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2000年8月,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2002年投入325.89亿元,校园建筑总面积达1436.97万平方米,容纳高校134所,在校学生59.7万人。[2] 时至今日,大学城建设仍风起云涌,而且争先恐后做"大"文章,且有相当部分占用了耕地。

大学城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其原因主要是:科教兴国大前提,高校扩招大背景,城市化加速大契机。与传统办学模式相比较,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色,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城建设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办学质量",它闯出了一条"集约化"发展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然而,在大学城"蓬勃发展"的背后,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或隐藏着巨大的发展隐患。究其根源是发展价值观的错位,若不及时加以修复,就会演变成现实的"围城"和"大圈地"运动,重蹈几年前各地大建经济开发区的覆辙。因此,从理论上认清中国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并指导在实践中进行修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

所谓价值错位,是指价值取向离开原来的或应在的位置。中国大学城建设发展中出现了价值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建规划错位、发展模式错位和生存理念错位。现分述如下:

(一) 创建规划错位

规划是一种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行动的蓝图。中国大学城在创建规划方面,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错位:

1、 用地规划趋大化

一些地方政府对大学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缺乏应有的论证,对大学城定位不准,草率从事,好大喜功,以致于大学城越建越大,廊坊东方大学城占地6.7平方公里,湖南"岳麓山大学城"占地44平方公里,河南"郑州大学城"和湖北"黄家湖大学城"都是50平方公里。已开工的"广州大学城"一期工程占地17平方公里,二期规划43平方公里;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面积则高达70平方公里……

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在兴建或拟建大学城项目,少则一两个,多则八九个,而且是集教育、商贸、房地产、娱乐等于一体的。在全国的50多个大学城的建设用地中,有相当部分为耕地,用地多为行政划拨,农民因征地获得的补偿偏低。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是农民的根,这种大量占用耕地的行为是短视的非持续发展的行为。正如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小谷围岛上正热火朝天地打造"中国第一大学城"之时,当地居民却说:"大学城规划的时候曾说房不上山、树不能砍,如今小山丘推平了,树更不知砍了多少,岛上生态、气候都被破坏了,这可是广州的肺呀!

②大学城(university city)美国密苏里州东部城市,是圣路易斯的卫星住宅城。人口4.2万(1980)。1906年设市。自1905年以来为华盛顿大学所在地,故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