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ADA/PAS
SCADA/PAS
2)  SCADA/PAS/DTS
SCADA/PAS/DTS
1.
A GRAPHIC SYSTEM SUPPORTING SCADA/PAS/DTSINTEGRATION;
支持SCADA/PAS/DTS一体化的图形系统
3)  Sc
Sc
1.
Effect of minor Sc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MgCu-Li-Zr alloy;
少量Sc对Al-Mg-Cu-Li-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9.0Zn-2.5Mg-1.2Cu-0.12Sc-0.15Zr alloy;
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3.
EDTA Accommodates Immediate Determinant in Mensuration the Sc of Al-Sc Alloy;
EDTA容量法直接测定Al-Sc合金中的Sc
4)  Sc Ⅱ
ScⅡ
5)  SC paper
SC纸
1.
The latest deinking technology of recycled pulp for SC paper;
配抄SC纸的DIP浆生产技术
2.
Super Calendar(SC paper)was manufactured successfully in Finland in the 1980's.
SC纸具有机械浆及填料用量高、成本低、质量好等优点,随着人类对资源及环境越来越重视,SC纸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推广。
6)  SC-CO_2
SC-CO_2
1.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 as a possible replacemen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foaming agents, have high diffusivity in polymer melts and can get high nucleation rate.
超临界CO_2(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简称SC-CO_2)由于其传质系数高,可实现微孔塑料所需的很高的成核速率等优点,而取代传统的发泡剂,用于微孔塑料的挤出发泡。
2.
In this research, two new method were firstly put forward to fabricate PLA/β -TCP and PLA/ β -TCP/Collagen scaffolds with high open porosity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_2).
本研究首次提出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技术制备高开孔率的聚乳酸(PLA)和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两种新方案:一是SC-CO_2反复循环萃取法;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以胶原(Collagen)纤维为网络的SC-CO_2纤维粘接法。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SCADA系统综述
一、SCADA系统概述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二、SCADA系统发展历程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SCADA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操作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操作系统。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络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第一代与第二代SCADA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集中式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因而系统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联网构成很大困难。


90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统称为第三代。这一阶段是我国SCADA/EMS系统发展最快的阶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中。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重视程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