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格鲁布纳基
1)  Groebner basis
格鲁布纳基
1.
To counter deficiencies in Buchberger algorithms, the improved Groebner basis method is suggested on the basis of Buchberger algorithms by adopting some measures, such as taking the highest term as first term in reduction of a polynomial set, thoroughly reducing a polynomial set, and selecting a base set from a polynomial set according to polynomial rank.
针对布切伯格等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采用取最高项进行约简、对多项式组彻底约简和根据秩的大小选取基组等措施对这些算法进行改进 ,从而形成本文的改进格鲁布纳基法。
2)  Bruner
布鲁纳
1.
Application of Bruner s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to LINUX Operating System;
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在LINUX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2.
Bruner s "Found that Cognitive Theory" o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布鲁纳“认知发现论”对高职教学的启示
3.
Structurism-Cognition and Thinking of Bruner s Educational Thought;
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3)  J.S.Bruner
布鲁纳
1.
A Study on J.S.Bruner s Theories of Pedagogical Psychology;
布鲁纳教育心理学思想新析
2.
Try to analyse the theory of cognition and structuralism of J.S.Bruner;
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4)  Jerome Bruner
布鲁纳
1.
Discovery Method , found by Jerome Bruner, 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 which base idea is to arouse the students′positive subjectivity and leads them to make a thorough initiative inquiry in set circumstance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creatively master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ir recognition.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创立的,其基本思想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主动探究,以便创造性掌握知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5)  Brunner
布鲁纳尔
1.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ontrolling principle of halftone dot accretion and relative contrast,and explains in detail using Brunner controlling bar to measure and control halftone dot accretion and relative contrast.
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点增大和相对反差的控制原理,详细解释了布鲁纳尔测控条检测网点增大的方法以及相对反差的测控方法。
6)  Bruckner [英]['brʊknə]  [美]['brʊknɚ]
布鲁克纳
1.
Fi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phony Music and the Sacred Music from Anton Bruckner s "Third Mass";
从布鲁克纳《f小调第三弥撒曲》看复调音乐与宗教音乐关系
2.
Bruckner and the Brief Analysis of Symphony No.4;
布鲁克纳及其《第四交响曲》简析
补充资料:布基纳法索历史
      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共和国,"布基纳"在当地语言中是尊严的意思,"法索"代替共和国一词。布基纳法索是西非内陆国家。东邻尼日尔,西部和北部与马里接壤,南与贝宁、多哥、加纳和科特迪瓦交界。面积27.42万平方公里。人口791.9万(1985),全国有60多部族,主要有莫西-古龙西和曼德两大族,莫西人约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法语。首都瓦加杜古。
  
  早期历史  布基纳法索境内早期居民是塞努福人、博博人、古龙西人、萨莫人和布桑西人。约于12世纪,达贡巴人的一支由今加纳北部迁居黑沃尔特河、白沃尔特河上游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莫西人,并先后建立丁滕科多戈、亚滕加、纳滕加和桑杜马 4个莫西王国。纳滕加王国的历代国王在礼仪上被确认为各莫西王国的最高统治者,称莫罗·纳巴,意为"大君主"。这个以纳滕加王国为中心的联合体,通常被称作"莫西帝国"。各王国盛行奴隶制度。
  
  13~16世纪,除亚滕加王国外其他莫西王国都长期与外界隔绝。18世纪,伊斯兰教渗入莫西地区。
  
  殖民者的入侵  1886年,德国探险家G.A.克劳塞进入瓦加杜古。接着,法国人进入莫西地区。1895年,法国分别取得了对桑杜马和亚滕加的保护权。1896年,法国殖民军入侵布基纳法索,法军占领纳滕加王国的首都瓦加杜古后,通过与各地国王、酋长签订条约,先后使古龙西、多里、滕科多戈、博博-迪乌拉索等地区接受保护,从而布基纳法索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布基纳法索几经肢解。1896~1904年,法属西非领地总督对布基纳法索实行军事统治。1904~1919年,它被划归上塞内加尔和尼日尔殖民地(包括今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基纳法索人民为反对殖民当局的横征暴敛,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法国为加强统治,1919年建立了上沃尔特殖民地。1932年,布基纳法索又被分割成3部分:北部划归法属苏丹;东部划归尼日尔;中部、南部和西部划归象牙海岸(即今科特迪瓦)。1947年,布基纳法索重新成为法属西非领地中一个单独的殖民地。在法国殖民者统治下,布基纳法索的传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数十万人流入科特迪瓦、尼日尔等地做工。
  
  民族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基纳法索的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1951年布基纳法索工人罢工,1952年工人们又参加了法属西非各领地反对种族歧视和强迫劳动的罢工,迫使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海外领地劳动法。1956年博博人韦赞·库利巴里领导的非洲民主联盟与莫西人领袖萨加纳巴领导的教育非洲群众社会党合并,组成统一民主党。1957年3月,布基纳法索成立了以韦赞·库利巴里为首的第1个非洲人政府。1958年布基纳法索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5日独立,定国名为上沃尔特共和国。
  
  独立后的布基纳法索  独立后,由于政党、工会和传统领袖 3股势力的矛盾,政权几经更迭,形成文官政府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的局面。独立初期,M.亚梅奥果任国家和政府首脑,为第一共和国时期。1966年,在工会罢工浪潮的冲击下,军队接管政权,陆军参谋长A.S.拉米扎纳出任总统兼总理。1971年,军人和政党领袖联合组成"还政于民"的过渡政府,由G.K.韦德拉奥果任总理,为第二共和国时期。1974年2月,拉米扎纳宣布禁止政党活动,解散议会,废除宪法。恢复军人执政。1978年 4月举行立法选举,拉米扎纳当选总统,建立第三共和国。1980年11月,一批军官发动政变,推翻拉米扎纳政权,由争取国家进步复兴军事委员会执政,S.泽博任该委员会主席。1982年11月,泽博为首的军政权被下级军官推翻,以J.-B.韦德拉奥果为首的临时救民委员会执政。1983年8月,再次发生军事政变,青年军官Т .桑卡拉接管政权。1984年 8月31日组成新政府桑卡拉任总统兼政府首脑。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
  
  布基纳法索独立以来,对外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政策,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1973年9月15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