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防撞装备
1)  anti collision device
防撞装备
1.
Pneumatic fenders are the prevailing style of anti collision devices for marine use in the world of today.
充气护舷是当今世界流行的船舶防撞装备
2)  anticollision gear
防撞设备
3)  protection device
防撞装置
1.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bridge s damage by ship collisions, the steel box shaped protection device of steel is usually adopted.
通过一艘 4万 t级油船撞击箱式塑性吸能防撞装置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演示并分析了防撞装置的作用过程 。
2.
The model tests for pier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and different structural type of foam aluminum protection devices were contrastively analyzed to get their diverse effect on pier and also to summarize the impact disciplinarian and causation,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learly preponderant thickness and structural type.
通过对不同厚度、不同结构形式的泡沫铝桥墩防撞装置进行的对比模型试验,得出不同防撞装置的耐撞性和对桥墩不同的防护效果,并分析了撞击规律及其原因,以寻求能够对桥墩保护作用具有更明显优势的装置厚度和结构形式;在试验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各工况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与试验结果相近的结论;相对于承受相同荷载的裸墩,泡沫铝桥墩防撞装置能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显著降低荷载对桥墩的作用,因而有良好的防撞效果;研究了二次防撞效果;探讨了装置厚度及结构形式与防撞效果的关系。
4)  anti-collision equipment
防撞装置
1.
Either the collision between ship and bridge or ship and anti-collision equipment is a complicated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process under extreme .
无论是船-桥相撞或是船-防撞装置相撞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碰撞动力学问题,是两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巨大冲击载荷作用下的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响应过程,且碰撞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企图通过建立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完全解析是不可能的。
2.
In recent years, mechanism of ship-bridge collisions and analysis of anti-collision equipment ar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world.
因此,近年来船桥碰撞机理特别是桥墩防撞装置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5)  anti-collision device
防撞装置
6)  ordnance protection
装备防护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